(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源於唐代教坊曲。
- 馬鈺:金代道士,全真七子之一,全真道第二代掌教。
-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此處指南京。
- 賢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夷門:古代南京的別稱。
- 環牆:指道士修煉的場所。
- 水火:比喻道家修煉中的陰陽調和。
- 炎涼:比喻世態的冷暖變化。
- 山侗:馬鈺的自稱,侗爲一種少數民族,馬鈺以此自稱,可能與其出身或修行有關。
- 悟黃粱:黃粱夢,比喻虛幻的事和不能實現的慾望。
翻譯
我自愧沒有機會前往南京,也無心去學習那些賢良之士。我心中思念着南京的朋友們。 我在修煉的場所中調和陰陽,各位朋友何時能擺脫世態的冷暖變化呢?我在這裏叮囑大家要領悟那虛幻的黃粱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南京道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馬鈺以自謙之詞開篇,表達了自己對前往南京的無緣與對學習賢良之士的無心,這既是對自己現狀的描述,也隱含了對南京道友的深切思念。後文通過「環牆調水火」與「絕炎涼」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修煉生活的專注與對世態變化的無奈。結尾的「悟黃粱」則是對道友們的一種勸誡,希望他們能夠看破紅塵,領悟生命的真諦。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體現了道家修煉者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