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從玉泉道人見壽亭侯印大可方二寸並解池龍骨一枚雲侯所下討者今從玄潭道人見旌陽令劍長不過五六寸雲令留以
玉泉寺中三鈕銅,十年解池討業龍。當時何不佐取流馬出,火德重開兩都日。
玄潭觀中半圭鐵,千年龍沙擬蛟孽。當時何不喚取泉阿歸,汛灑河洛風雷飛。
白衣搖櫓天難料,雞犬雲中帝親召。漢陵無樹兮晉國成丘,待侯不來兮仙又竟去而莫留,徒使我百世而下生閒愁。
荊州看印心尚烈,洪州看劍頭如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曩(nǎng):從前,過去。
- 玉泉道人:指玉泉寺的僧人。
- 壽亭侯印:指關羽的印章。
- 解池:地名,位於今山西省。
- 龍骨:指化石或傳說中的龍的骨頭。
- 玄潭道人:指玄潭觀的道士。
- 旌陽令劍:指旌陽縣令畱下的劍。
- 流馬: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
- 火德:指漢朝的德運,漢朝自認爲是火德。
- 兩都:指長安和洛陽,漢朝的兩個都城。
- 圭鉄:指形狀像圭的鉄器。
- 龍沙:指沙漠,也指邊遠之地。
- 泉阿:指泉水邊。
- 河洛:指黃河和洛水,泛指中原地區。
- 白衣:指平民或隱士。
- 搖櫓:劃船。
- 雲中帝:指天帝。
- 漢陵:指漢朝皇帝的陵墓。
- 晉國:指晉朝。
- 荊州:地名,位於今湖北省。
- 洪州:地名,位於今江西省。
繙譯
從前在玉泉寺中見過三枚銅印,十年間在解池討伐業龍。那時爲何不協助取流馬出來,在漢朝火德重開兩都之日。 在玄潭觀中見過半塊圭鉄,千年龍沙中擬似蛟龍之孽。那時爲何不喚取泉水邊的歸來,在中原地區灑下風雷。 平民劃船天意難料,雞犬被天帝親自召去雲中。漢朝的陵墓無樹,晉朝的國土成丘,等待侯爵不來,仙人又終究離去無法挽畱,衹讓我百世之後生出無盡的憂愁。 在荊州看印心中依然熾烈,在洪州看劍頭如雪。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憶過去在玉泉寺和玄潭觀中見到的銅印和鉄劍,抒發了對歷史的感慨和對英雄的懷唸。詩中,“玉泉寺中三鈕銅”與“玄潭觀中半圭鉄”形成對比,前者與關羽的印章和討伐業龍的傳說相關,後者則與鎮壓水妖的劍相關,兩者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英雄的傳說。詩人通過對這些遺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的追思和對英雄的敬仰,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感和英雄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