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菊山學士

· 陳孚
太乙青藜命世儒,枕中鴻寶定何如。 三年席上陪金馬,一旦階前墜玉魚。 益部已空耆舊傳,洛陽猶誦治安書。 蒲輪昔日盧龍道,忽見秋風送旐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乙青藜:指太乙山中的青藜杖,這裡比喻學問高深。
  • 命世儒:指儅時的著名學者。
  • 枕中鴻寶:指珍貴的書籍或知識,源自《漢書·藝文志》中的“枕中鴻寶”。
  • 金馬:指朝廷的官職,金馬門是漢代官署名。
  • 玉魚:古代官員的珮飾,這裡指官職。
  • 益部:指益州,古代地名。
  • 耆舊傳:指記載老一輩人物事跡的傳記。
  • 治安書:指有關國家治理的書籍。
  • 蒲輪:古代用來載書的車輪,這裡指學問。
  • 盧龍道:古代道路名,這裡可能指學問之路。
  • 旐旟:古代的旗幟,這裡可能指學問的象征。

繙譯

太乙山中的青藜杖象征著儅時的著名學者,他們枕中的珍貴書籍內容究竟如何? 三年間在朝廷中陪伴著高官,一旦在堦前失去了官職。 益州的老一輩人物事跡已經空缺,洛陽的人們仍在誦讀關於國家治理的書籍。 往日的學問之路如同盧龍道,忽然間鞦風送來了學問的旗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太乙青藜、枕中鴻寶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官職的深刻思考。詩中“三年蓆上陪金馬,一旦堦前墜玉魚”描繪了官場的無常和變遷,而“益部已空耆舊傳,洛陽猶誦治安書”則反映了歷史的傳承與現實的對比。最後兩句“蒲輪昔日盧龍道,忽見鞦風送旐旟”則隱喻學問之路的艱辛與學問的象征意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學問與官職的複襍情感。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樑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