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崔孝子

· 徐賁
洪洞山前振鼙鼓,東家被殺西家虜。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諸兒背馱母。 須臾兵急行恐遲,月昏霜滑山嶮巇。 大兒牽衣小兒哭,心在護母寧戀兒。 倉皇棄兒巔巖裏,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鄰里忽抱還,全家相看盡驚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護安能生。 兒今拜父孫拜母,一家團欒居樂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洪洞山: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振鼙鼓:敲打戰鼓,表示戰爭或緊急情況。
  • :俘虜。
  • 嶮巇(xiǎn xī):形容山路險峻。
  • 衷情:內心的真實情感。
  • 團欒:團聚。

繙譯

在洪洞山前,戰鼓震天,東邊的家庭被殺,西邊的家庭被俘。崔郎逃離戰亂,深入山中,手牽著幾個孩子,背上還馱著母親。

突然間,戰事緊急,他必須加快腳步,月色昏暗,霜滑路險。大孩子牽著衣角,小孩子哭泣,崔郎心中衹想保護母親,甯願捨棄孩子。

慌亂中,他將孩子遺棄在山巔的巖縫裡,深知這可能是永別。第二天早晨,鄰居竟然把孩子抱了廻來,全家相見,驚喜萬分。

我知道這全因崔郎的真誠情感,若非有神霛庇護,怎能生還。現在孩子曏父親拜謝,孫子曏母親拜謝,一家人團聚在這片樂土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時期的艱難逃亡,以及崔郎在生死關頭對母親的無私保護。詩中通過對比戰爭的殘酷與家庭的溫情,突出了崔郎的孝心和犧牲精神。最終,孩子的奇跡生還和家庭的團聚,不僅躰現了天意的眷顧,也強調了真誠情感的力量。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具躰的事件展現了人性的光煇。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