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雙徑主者

· 郭翼
問信維摩詰,山中一錫歸。 遙瞻雙徑月,長照五銖衣。 寶樹交珠網,香雲護碧扉。 虎溪溪上路,來往且忘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摩詰(wéi mó jié):佛教中的菩薩,智慧深廣,常以在家居士的形象示現,教導衆生。
  • 一錫:即一杖,僧人常持之物,此處指僧人。
  • 雙徑:指兩條路徑,或指某地的名稱。
  • 五銖衣:佛教中指輕薄如雲的衣裳,比喻僧人的袈裟。
  • 寶樹:佛教中指極樂世界的樹,光彩奪目。
  • 珠網:佛教中指極樂世界中樹上懸掛的珠網,光彩照人。
  • 香雲:佛教中指香菸繚繞如雲,象徵虔誠的供養。
  • 碧扉:綠色的門扉,常指寺廟的門。
  • 虎溪:地名,可能指某處有虎的溪流,或指某寺廟附近的溪流。
  • 忘機:佛教用語,指忘卻世俗的機巧心機,達到心靈的清淨。

翻譯

詢問維摩詰的消息,得知山中的僧人已歸來。 遠遠望見雙徑上的月光,長久照耀着輕薄的五銖衣。 寶樹間交織着珠網,香雲環繞着綠色的門扉。 在虎溪溪畔的路上,來來往往,心中已忘卻塵世的機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僧人在山中修行的寧靜畫面。通過「維摩詰」、「一錫歸」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僧人生活的嚮往。詩中的「雙徑月」、「五銖衣」、「寶樹」、「珠網」等意象,構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佛教世界,而「虎溪溪上路」、「忘機」則體現了詩人對清淨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哲理的理解和對清淨生活的嚮往。

郭翼

元崑山人,字羲仲,號東郭生,又號野翁。少從衛培學,工詩,尤精於《易》。以豪傑自負。嘗獻策張士誠,不用,歸耕婁上。老得訓導官,與時忤,偃蹇以終。有《雪履齋筆記》、《林外野言》。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