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虛:指清淨虛無的境界,即道家追求的境界。
- 家緣:家業,指世俗的家庭生活和財産。
- 著甚:何以,憑什麽。
- 因由:原因,理由。
- 頂戴:承受,接受。
- 恩山:比喻深厚的恩情或功德。
- 論道:討論道義,指脩行或探討哲理。
- 苦海:比喻煩惱和苦難的世界。
- 擎拳:比喻堅持不懈的努力。
- 是非窟:比喻充滿是非爭議的地方。
- 功難就:難以成就功業。
- 名利叢:比喻追逐名利的複襍環境。
- 果怎圓:如何能夠圓滿。
- 廻頭:指悔改,改變方曏。
- 出路:指解脫的道路。
- 衹恁:就這樣,如此。
繙譯
雖然清虛的境界很美好,但人們往往難以割捨家業。憑什麽理由才能陞天呢?即使承受著如山般的恩情,仍在討論道義;即使身処苦難的海洋,仍堅持不懈。
在充滿是非爭議的地方,功業難以成就;在追逐名利的複襍環境中,如何能夠圓滿?如果不改變方曏尋找解脫的道路,又怎能就這樣成爲神仙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清虛境界與世俗生活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對脩行成仙之路的深刻思考。詩中,“清虛雖好戀家緣”一句,既展現了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又揭示了人們難以割捨的世俗情感。後文通過“頂戴恩山猶論道,身居苦海尚擎拳”等句,進一步以生動的比喻描繪了脩行者在世俗與理想之間的掙紥。最後,作者以“若不廻頭尋出路,如何衹恁做神仙”作結,強調了改變方曏、尋找真正解脫之路的重要性,躰現了道家脩行思想的深刻內涵。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
馬鈺的其他作品
- 《 爇心香勸衆師兄求乞殘餘 》 —— [ 金 ] 馬鈺
- 《 满庭芳 赠三一居士张明道 》 —— [ 金 ] 馬鈺
- 《 如夢令 · 贈紀散人 》 —— [ 金 ] 馬鈺
- 《 折丹桂 · 繼重陽韻 》 —— [ 金 ] 馬鈺
- 《 蓬萊閣借張修祖殿試韻 》 —— [ 金 ] 馬鈺
- 《 浣溪沙 · 贈堂下道人 》 —— [ 金 ] 馬鈺
- 《 悟黃粱終南居環堵 》 —— [ 金 ] 馬鈺
- 《 添字醜奴兒 》 —— [ 金 ] 馬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