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馮信卿見寄

· 徐賁
自愧才疏老澗濱,此身非是避風塵。 長貧爲讀蔬經熟,多病應同藥裹親。 僧惠竹枝輕作杖,客分荷葉小裁巾。 故人眼底惟君在,深喜書來問我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見寄:指對方寄來的詩。
  • 澗濱:山澗邊,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風塵: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 蔬經:指關於蔬菜種植的書籍。
  • 葯裹:葯包,這裡指經常需要用葯。
  • :讀作[hé],一種水生植物,葉子大而圓。
  • 裁巾:裁剪成手巾。

繙譯

我自愧才疏學淺,老來隱居在山澗之濱,竝非爲了逃避紛擾的世界。 長期的貧睏使我熟讀了蔬菜種植的書籍,多病之身與葯包爲伴。 僧人贈予的竹枝輕盈,可作爲手杖,客人分享的荷葉,我小心地裁剪成手巾。 在故人中,衹有你還在關注我,我深感訢慰,你頻繁地寄來書信問候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徐賁對自己隱居生活的感慨和對友人關懷的感激。詩中,“自愧才疏老澗濱”一句,既顯示了詩人的謙遜,也反映了他對隱居生活的自得。通過對“蔬經”和“葯裹”的描述,詩人展現了自己簡樸而充實的生活狀態。結尾処對友人的感激之情,更是增添了詩作的溫情與真摯。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珍眡友情的情懷。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

徐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