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思少監山莊

· 徐賁
祕書解綬還山日,移得全家住白雲。 閒裏樵漁教子習,老來藥茗賴僧分。 雙巖樹合千層綠,百嶂霞明五色文。 此去石橋原不遠,鐘聲只在座中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解綬(jiě shòu):解下系印的絲帶,指辭官。
  • (xián):同「閒」,空閒。
  • 樵漁:指砍柴和捕魚,這裏泛指日常的農事活動。
  • 藥茗:藥材和茶葉。
  • 僧分:僧人分享。
  • (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峯。
  • 五色文:五彩斑斕的紋理。
  • 石橋:此處可能指山中的石橋,也可能是寺廟的名稱。
  • 鐘聲:寺廟的鐘聲。

翻譯

祕書辭官歸隱山林之日,帶着全家搬進了白雲深處。 閒暇時教孩子們學習砍柴捕魚,年老後依賴僧人分享藥材和茶葉。 雙巖間的樹木鬱鬱蔥蔥,千層綠意盎然;百座山峯在霞光中顯得五彩斑斕。 從此去往石橋的路並不遙遠,寺廟的鐘聲彷彿就在座中迴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靜思辭官歸隱後的山居生活,通過「全家住白雲」、「樵漁教子習」、「藥茗賴僧分」等句,展現了其與自然和諧共處、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詩中「雙巖樹合千層綠,百嶂霞明五色文」以絢麗的色彩和生動的畫面,進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寧靜與美麗。結尾的「石橋」和「鐘聲」則增添了一絲神祕與超脫,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滿足。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