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無量壽佛
大地山河,無非佛者。
此爲真身,孰則爲假。
滔淊清湘,瑤影如瀉。
一草一木,亦皆瀟灑。
月明露寒,綠煙浮野。
山禽澗鹿,悉談般若。
我來自北,金鞍鐵馬。
一笑石上,得清淨舍。
巍乎梵宮,朱門碧瓦。
彈指毗盧,風斯在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滔淊(tāo yān):形容水勢浩大。
- 瑤影:如玉般的光影。
- 瀟灑:自然超脫,不拘束。
- 般若(bō rě):佛教用語,智慧的意思。
- 梵宮:佛教寺廟。
- 毗盧:佛教中的佛名,此處指佛像。
翻譯
大地上的山河,無處不是佛的所在。 這便是真實的身體,誰又能說它是虛假。 浩蕩的湘江水,玉般的光影傾瀉而下。 一草一木,也都顯得自然超脫。 月光明亮,露水寒涼,綠煙籠罩着野地。 山中的鳥兒和澗中的鹿,都在談論着智慧。 我來自北方,騎着金鞍鐵馬。 在石上一笑,找到了清淨的居所。 巍峨的佛寺,硃紅的大門,碧綠的瓦片。 一瞬間,毗盧佛像顯現,風似乎都在其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佛國淨土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佛法的普遍存在和深遠影響。詩中「滔淊清湘,瑤影如瀉」等句,以生動的意象表達了湘江的壯闊與美麗,而「山禽澗鹿,悉談般若」則巧妙地融入了佛教的智慧元素。結尾處的「巍乎梵宮,朱門碧瓦」和「彈指毗盧,風斯在下」更是以宏偉的寺廟和莊嚴的佛像,象徵了佛教的崇高與神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虔誠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