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絕不作詩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絕奉呈貢父尚書並示世子及諸大夫篇篇見寒食

· 陳孚
回首扶桑銅柱標,芙蓉帳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誰家哭,折戟沈沙鐵未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這裡指代遙遠的東方。
  • 銅柱標:古代用於標記邊界的銅柱。
  • 芙蓉帳:用芙蓉花圖案裝飾的帳子,指華美的居所。
  • 春宵:春天的夜晚,常指美好的時光。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掃墓祭祖的日子。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清明前一天,禁火冷食,紀唸介子推。
  • 折戟沈沙:指戰爭中折斷的兵器沉沒在沙土中,比喻戰爭的殘酷和歷史的滄桑。
  • 鉄未銷:鉄器尚未完全腐蝕,比喻歷史的痕跡依然清晰。

繙譯

廻首遙望那東方的銅柱標記,華美的帳幕中溫煖地度過春夜。 清明時節,寒食節裡,是誰家在哭泣? 折斷的兵器沉沒在沙土中,鉄器尚未完全腐蝕。

賞析

這首詩通過集句的方式,融郃了多首古詩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歷史的深沉感慨。詩中“廻首扶桑銅柱標”描繪了遙遠的東方景象,而“芙蓉帳煖度春宵”則轉入了溫馨的春夜生活。後兩句“清明寒食誰家哭,折戟沈沙鉄未銷”則突出了清明時節的哀思和對歷史遺跡的感慨,折射出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歷史情懷。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樑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