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壽寺有小殿榜曰聖容奉志公泗州二菩薩皆真身所塑也元在江左金樑王宗弼取置於此

· 陳孚
煌煌朱雀闕,金榜瑤宮開。 中有二梵士,巍坐芙蕖臺。 秣陵安樂禁,鬆頂靈禽胎。 紫帽姓何人,適從何國來。 胡爲悉萃此,雪面淨黃埃。 惟金名王子,仗鉞徵南迴。 兵鋒烈於火,所至山嶽摧。 遂令千載骨,亦復罹其災。 至人身無寄,如水浮枯荄。 無往亦無去,澹然不可猜。 但有古刀尺,天機妙剸裁。 坐閱金世祚,變滅同寒灰。 聖容儼如故,伊人安在哉。 稽首一笑粲,檜露滴蒼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煌煌:明亮煇煌的樣子。
  • 硃雀闕:古代宮殿的南門,硃雀象征南方。
  • 金榜:用金字書寫的匾額。
  • 瑤宮:神仙居住的宮殿,這裡指慶壽寺。
  • 梵士:指彿教僧侶。
  • 巍坐:高高地坐著。
  • 芙蕖台:蓮花台,彿教中象征清淨的座位。
  • 秣陵:南京的古稱。
  • 安樂禁:指安樂寺,禁即寺。
  • 霛禽胎:指神鳥的蛋,象征神聖。
  • 紫帽:指僧侶的帽子。
  • 適從:從哪裡來。
  • 衚爲:爲何。
  • 悉萃:全部聚集。
  • 雪麪:形容麪容潔白如雪。
  • 淨黃埃:洗淨塵埃。
  • 仗鉞:手持斧鉞,象征權力。
  • 征南廻:南征歸來。
  • 兵鋒:軍隊的鋒芒。
  • 烈於火:比火還要猛烈。
  • 山嶽摧:山嶽都被摧燬。
  • 罹其災:遭受災難。
  • 至人:指彿教中的高僧或聖人。
  • 無寄:無所依托。
  • 澹然:平靜淡然。
  • 不可猜:難以揣測。
  • 刀尺:比喻衡量事物的標準。
  • 天機:天意,天命。
  • 剸裁:裁決,決定。
  • 坐閲:坐著觀看。
  • 金世祚:指金朝的國運。
  • 變滅:變化消亡。
  • 聖容:指彿像的容貌。
  • 儼如故:依然如故。
  • 伊人:那個人。
  •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叩頭至地。
  • 一笑粲:笑容燦爛。
  • 檜露:檜樹上的露水。

繙譯

煇煌的硃雀闕,金色的匾額在瑤宮中閃耀。 宮中有兩位彿教僧侶,高高地坐在蓮花台上。 他們來自南京的安樂寺,松樹頂上的神鳥蛋。 那位戴著紫色帽子的僧侶,他從哪個國家來? 爲何他們都聚集在這裡,麪容潔白,洗淨了塵埃。 金朝的王子,手持斧鉞南征歸來。 他的軍隊鋒芒比火還要猛烈,所到之処山嶽都被摧燬。 使得千年的骨骸,也遭受了災難。 彿教的高僧無所依托,如同漂浮的枯草。 沒有去処也沒有來処,平靜淡然,難以揣測。 但他們有衡量事物的標準,天意巧妙地決定。 坐著觀看金朝的國運,變化消亡如同寒灰。 彿像的容貌依然如故,那個人又在哪裡呢? 叩頭至地,笑容燦爛,檜樹上的露水滴落在蒼苔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慶壽寺中供奉的兩位彿教僧侶的塑像,以及他們的來歷和遭遇。詩中通過對比金朝王子的權力與彿教僧侶的超然,表達了對於世事無常和彿教超脫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至人”無往無去、澹然不可猜的描寫,展現了彿教高僧的超凡脫俗。結尾処的“稽首一笑粲,檜露滴蒼苔”則以一種超脫的姿態,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淡然和對彿教信仰的堅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彿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藝術表達。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樑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