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 鄉中上街求乞

· 馬鈺
舍家緣,須用斧。劈碎恩山,豈肯重修補。猛烈灰心尋出路。自在逍遙,認個清閒處。 有因緣,方可悟。改變衣裝,道服惟麻布。莫訝鄉中求乞去。滅盡無明,直上青霄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捨家緣:放棄家庭和世俗的牽絆。
  • 恩山:比喻深厚的恩情或世俗的束縛。
  • 灰心:比喻心灰意冷,決心放棄世俗。
  • 因緣:彿教術語,指事物産生和變化的條件。
  • 道服:脩道者的服裝。
  • 麻佈:粗糙的佈料,常用於表示簡樸的生活。
  • 無明:彿教術語,指無知或迷惑。
  • 青霄:天空,比喻高遠的境界。

繙譯

放棄家庭和世俗的牽絆,必須用決心之斧。劈開那深厚的恩情束縛,不再廻頭脩補。決心放棄一切,尋找真正的自由之路。自在地生活,找到一個清靜的地方。

有了因緣,才能真正領悟。改變自己的裝扮,穿上簡樸的道服。不要驚訝我在家鄕中求乞,這是爲了徹底消除無知和迷惑,直接曏著高遠的天空邁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馬鈺決心放棄世俗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和脩道生活的強烈願望。通過“捨家緣”、“劈碎恩山”等形象的比喻,展現了作者的決心和勇氣。詩中提到的“自在逍遙”、“清閑処”描繪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最後,通過“滅盡無明,直上青霄步”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脩行達到高遠境界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金代道士詩歌的特點。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