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遊廬山將之西蜀謁玉泉尊者

· 郯韶
聞道山人廬阜去,遠從西蜀陟崔嵬。 舟行五月瞿唐險,天入三巴鳥道回。 蘭若清猿聞苦竹,袈裟細雨憶黃梅。 玉泉智者還相見,應說鄉人海上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廬阜(lú fù):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西蜀:指四川地區。
  • (zhì):登高,攀登。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峻。
  • 瞿唐:即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以險峻著稱。
  • 三巴:指巴東、巴西、巴中,古代四川地區的三個郡。
  • 鳥道:形容道路險峻,衹有鳥才能飛越。
  • 蘭若(lán rě):寺廟的別稱。
  • 袈裟(jiā shā):僧人穿的衣服。
  • 黃梅:指黃梅時節,即梅雨季節。
  • 玉泉:地名,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有著名的玉泉寺。
  • 智者:指高僧,這裡特指玉泉寺的尊者。
  • 鄕人:同鄕的人。

繙譯

聽說山人要去廬山,遠從西蜀攀登那高峻的山峰。 乘舟五月經歷瞿塘峽的險峻,進入三巴地區,道路險峻如同鳥道廻鏇。 在寺廟中聽到清猿啼鳴於苦竹之間,廻憶起黃梅時節細雨中的袈裟。 玉泉寺的高僧或許還能相見,應該會談及來自海上的同鄕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僧人遠行的艱辛旅程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通過“廬阜”、“西蜀”、“瞿唐”等地名的運用,勾勒出一幅壯濶的山水畫卷,展現了旅途的艱險與壯美。後兩句則通過“蘭若清猿”、“袈裟細雨”等細膩的意象,傳達了僧人對過往的廻憶和對未來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旅途的關切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郯韶

元湖州吳興人,字九成。號雲臺散史,又號苕溪漁者。慷慨有氣節。順帝至正中嘗闢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工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