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舊吳
維舟背楚服,振策下吳畿。
盛德弘三讓,雄圖枕九圍。
黃池通霸跡,赤壁暢戎威。
文物俄遷謝,英靈有盛衰。
行歎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地古煙塵暗,年深館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鄭風遙可託,關月眇難依。
西北雲逾滯,東南氣轉微。
徒懷伯通隱,多謝買臣歸。
唯有荒臺露,薄暮濕征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夕次:傍晚時止宿。
- 維舟:系船停泊。
- 楚服:楚國的服飾,這裏借指楚地。
- 振策:揚鞭走馬。
- 吳畿(jī):吳地的疆域。
- 三讓:古代帝王禪讓之禮。
- 九圍:九州。
- 黃池: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定公曾在此會盟,爭爲盟主。
- 霸跡:霸業的痕跡。
- 赤壁:這裏指三國時東吳和蜀漢聯軍大破曹操之處。
- 戎威:軍威。
- 文物:指禮樂典章制度。
- 俄遷謝:很快地興衰變化。
- 鴟夷(chī yí):春秋時越國范蠡功成後,爲免禍而自號鴟夷子皮,這裏代指功成身退的人。
- 湛盧:古代寶劍名,這裏泛指寶劍。
- 煙塵暗:指戰亂頻繁,環境昏暗。
- 鄭風:《詩經·鄭風》,多寫男女愛情。
- 關月:邊關的月亮。
翻譯
把船繫好,背向楚地,揚鞭催馬,前往吳地。 盛德之人弘揚三次禪讓的美德,英雄豪傑的志向囊括九州。 黃池見證了吳王的霸業痕跡,赤壁彰顯了東吳的軍威。 禮樂典章制度很快地興衰變化,英雄的靈氣也有盛有衰。 行走間感嘆像范蠡那樣功成身退的人已不在,惋惜像湛盧寶劍那樣的寶物遺失。 這裏土地古老,戰亂頻繁,環境昏暗,年代久遠,館舍屋宇稀少。 向四周眺望仍是山川,而人事在一朝之間已面目全非。 季札懸劍的故事徒然留下誠信的美名,隋侯救蛇得珠的故事中,寶珠尚有報答知遇之恩的靈性。 鄭國的風俗情誼還可寄託,邊關的月色卻遙遠難以依靠。 西北的雲彩愈加滯重,東南的氣象漸漸微弱。 徒然懷有像梁鴻那樣的隱居之心,多多感謝像朱買臣那樣的榮歸故里。 只有荒蕪的亭臺上的露水,在傍晚時分沾溼了徵人的衣裳。
賞析
這首詩是駱賓王途經舊吳之地時所作,通過描繪此地的歷史遺蹟和滄桑變化,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衰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先寫了前往吳地的行程,然後回顧了吳地的歷史輝煌,如黃池會盟、赤壁之戰等,但也指出了歷史的興衰無常,文物的遷變和英靈的盛衰。接着描述了舊吳之地的現狀,土地古老而戰亂頻繁,館宇稀少,人事已非。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多個典故,如范蠡功成身退、季札懸劍、隋侯救蛇得珠等,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同時,詩中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西北雲滯、東南氣微,以及荒臺露水等,營造出一種淒涼、悲壯的氛圍,進一步烘托了詩人的情感。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