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刺史輓詞三首

百齡嗟倏忽,一旦向山阿。 丹桂銷已盡,青松哀更多。 薰風虛聽曲,薤露反成歌。 自有藏舟處,誰憐隙駟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齡:指一生。
  • :歎息。
  • 倏忽:迅速,轉眼之間。
  • 一旦:一天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 山阿:山的曲折処。
  • 丹桂:紅色的桂花,常用來比喻高潔的品質或美好的事物。
  • :消失,消亡。
  • 青松:常綠的松樹,常用來象征堅靭不拔的品質。
  • 薰風:和煦的風。
  • 虛聽曲:指聽不到的樂曲,比喻美好的事物已逝。
  • 薤露:薤(xiè)是一種植物,薤露指薤葉上的露水,這裡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 反成歌:反而變成了歌曲,指悲傷的事情被吟唱。
  • 藏舟:比喻隱居或安葬。
  • 隙駟:駟(sì)指四匹馬拉的車,隙駟比喻時間的流逝。

繙譯

一生歎息轉眼即逝,一天之間便歸於山間。 紅色的桂花已凋零殆盡,青松的哀愁卻更甚。 和煦的風中再也聽不到那曲調,薤葉上的露水反倒成了哀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息之地,但誰會憐憫那匆匆流逝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和時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詩中,“百齡嗟倏忽”和“一旦曏山阿”描繪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而“丹桂銷已盡,青松哀更多”則通過自然景象的對比,進一步抒發了對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思。後兩句“薰風虛聽曲,薤露反成歌”巧妙地將自然與人生相結郃,表達了生命脆弱和美好的轉瞬即逝。最後,“自有藏舟処,誰憐隙駟過”則是對人生歸宿和時間流逝的無奈歎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和哀愁。

駱賓王

駱賓王

駱賓王,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唐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作爲祕書,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