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還邊將

· 雍陶
白鬚虜將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 漢主豈勞思李牧,趙王猶是用廉頗。 新鷹飽肉唯閑獵,舊劒生衣嬾更磨。 百戰無功身老去,羨他年少渡黃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罷還:被罷職歸來。
  • 虜將:這裏指少數民族的將領。
  • 公權:指將領統兵的權力。
  • 漢主:漢朝的君主,詩中泛指當時的統治者。
  •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戰功卓著。
  • 趙王:趙國的君主。
  •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
  • 新鷹:剛投入使用的鷹,比喻新起用的年輕將領。
  • 生衣:生鏽。

翻譯

頭髮花白的邊地將領談論着邊疆的戰事,因爲失去統兵權力而滿是怨恨的話語。當朝的君主難道還需像當年趙國君主那樣苦苦尋覓李牧這樣的良才嗎?趙王尚且還能重新任用廉頗。新起用的年輕將領就如同吃飽肉的鷹,只知道悠閒地去打獵;而曾經戰場上的舊劍已經生了鏽,也無心再去打磨。自己歷經無數次戰鬥卻沒有建立功勞,如今身體漸漸老去,只能羨慕那些年輕的人還能有機會渡過黃河去征戰立功。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位罷職歸來的邊將之口,深刻地反映了一些老將的遭遇。前兩聯將古時君王對賢才的重視(趙王對廉頗的任用)和當下統治者對老將的冷落進行對比,感嘆當今統治者沒有像古時明君那般重視人才。頸聯以「新鷹」「舊劍」的不同境遇作比,「新鷹」指代新受寵的年輕將領,「舊劍」指代被棄用的老將 ,形象地展現了新舊將領境遇的差別。尾聯直接抒發老將的感慨,一方面對自己一生奮戰卻未建功又已老去感到遺憾,另一方面又羨慕年輕人還有機會去戰場拼搏,全詩充滿了深沉的哀怨之情,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以及老將們的淒涼處境 。

雍陶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爲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遊之作。有集。 ► 1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