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

· 秦觀
天馬蒲萄隔玉門,漢廷誰更勇如尊。 行臺曉日屯千騎,祖道春風屬一樽。 莫許留犁輕結好,便令甌脫復遊魂。 要須盡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馬蒲萄天馬,指西域的良馬;蒲萄即葡萄,原產於西域。這裏代指西域地區豐富的物產 。
  • 玉門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關隘 。
  • :通「樽」,zūn,酒杯,這裏指代蔣穎叔。
  • 行臺:指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所。
  • 祖道:古代爲出行者祭祀路神,並飲宴餞行的禮儀。
  • 留犁:古時匈奴人用的飯匕,這裏借指與敵方的和談約定。
  • 甌脫ōu tuō ,原意是邊界上的緩衝地帶,這裏指敵方在邊境地區殘留的勢力。

翻譯

西域的天馬和葡萄遠隔在玉門關之外,漢廷之中又有誰比你更英勇豪邁 。清晨的陽光灑在行臺,那裏屯集着衆多騎兵,在餞別的大道上,春風中爲你敬上一杯酒。不要輕易地與敵方訂下不穩固的和約,不要讓敵方殘留的勢力再次興風作浪 。一定要將熙河之地全部收復,打鼓慶祝勝利,在梁州觀賞上元佳節的熱鬧美景 。

賞析

這首詩是秦觀送蔣穎叔出任熙河帥臣時所作。首聯以西域豐富物產遠隔玉門關起筆,通過對比,誇讚蔣穎叔的英勇卓絕。頷聯描繪了送行場景,曉日下的千騎突顯威嚴莊重,春風中的餞別之酒滿含依依惜別與祝願。頸聯表達政治主張,提醒蔣穎叔不可輕易與敵方訂立不可靠的和約,絕不能讓敵方殘餘勢力死灰復燃,展現出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戰略眼光。尾聯氣勢磅礴,期望蔣穎叔成功收復熙河之地,屆時可以慶祝勝利,共度佳節,體現出對友人的深切期望以及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念。全詩感情真摯,從送別到表達對國家局勢的考量,層層遞進,境界開闊,將送別之情與政治抱負相結合,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