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兒侄唱酬次韻五首

· 蘇轍
讀書雖不惡,不讀亦自好。 根牙就區別,花實隨時老。 耘鋤不可無,雨露勿憂少。 我釣不在魚,一竿寄洲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根牙:亦作「根芽」,這裏指植物的根和嫩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讀音:gēn yá
  • 花實:花朵和果實。
  • 耘鋤:耕田除草,亦泛指從事田間勞動。
  • 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澤。

翻譯

讀書雖說不是壞事,不讀書也自有一番美好。就像植物的根芽自然會有所區分,花朵和果實會隨着時節而衰老。田間耕耘除草的工作不可缺少,不要擔心雨水和露水會稀少。我釣魚並不在於釣到魚,只是將一根釣竿寄託在那江中的洲島邊。

賞析

這首詩蘊含着蘇轍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前兩句「讀書雖不惡,不讀亦自好」,看似簡單卻體現出一種對讀書並非絕對功利的看法,讀書不是唯一的價值追求,展現出了他多元的價值觀。「根牙就區別,花實隨時老」以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爲喻,暗示世間萬物都有其規律和發展軌跡,應當順勢而爲。「耘鋤不可無,雨露勿憂少」進一步強調人們應做好自己該做的努力,而無需過分擔憂外部條件 。尾聯「我釣不在魚,一竿寄洲島」是主旨句,通過描述自己釣魚不在乎收穫,而在乎置身洲島自然之間的心境,形象地表達出蘇轍淡泊名利,寄情自然,追求內心安寧自由的心態 。整首詩語言質樸,卻富含深意,在日常意象和事理感悟中展現了詩人的人生哲學。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