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作
羲和飛轡留不住,小兒逢節喜欲舞。
人言老翁似小兒,烝豚釀酒多爲具。
潁川本自非吾鄉,鄰里十年成舊故。
誰令閉戶謝往還,壽酒獨向兒孫舉。
飲罷跏趺閉雙目,寂然自有安心處。
心安自謂無老少,不知鬚髮已如素。
似聞錢重薪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羲和: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是駕御日車的神,此處代指太陽。
飛轡:李善注:“飛轡、懸景,皆謂日也。日有御, 故云轡也。頓猶舍也。西頓,謂已夕也。”
烝(zhēng)豚:蒸熟的小豬。烝,本意指火氣上行,引申義指古代冬天祭祀。
跏(jiā)趺(fū):“結跏趺坐”的略稱。是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足交叉置於左右股上,稱“全跏坐”。或單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此處應爲靜坐、端坐的泛指。
安心:心情安定。
薪炭:木炭。天氣越寒薪炭越重。
九九:由冬至日數起,歷八十一日,每九天爲“一九”,按次序定名爲“一九”、“二九”至“九九”。
序
冬至日在北宋時地位甚高,根據《東京夢華錄》的描述,最貧窮困頓之人,亦要在這天更換新衣,無論是傾家蕩產去買,還是出門跟人假借。這一天,除了穿新衣、享美食,百姓還要祭祀先人,然後去參加政府專爲冬至而開放的民間賭博,小朋友在街頭巷尾傳唱着《數九歌》。數九又稱“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據記載,數九在南北朝時即已流行,一直沿襲下來。故而蘇轍這裏在《冬至日作》一詩中也說道:“似聞錢重薪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羲和:古代神話傳說中駕御日車的神。
- 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繮繩。
- 烝(zhēng):衆多。
翻譯
羲和駕馭日車飛速離去留不住,小孩子遇到節日高興得想要跳舞。人們說老頭好像小孩子,準備了衆多的殺豬釀酒等物品。潁川本來就不是我的故鄉,鄰里經過十年已成爲老相識。是誰讓我閉門謝絕交往,壽酒只向着兒孫舉起。飲完後雙腿交疊閉目打坐,寂靜中自然有安心的地方。內心安寧自認爲沒有老少之分,卻不知道頭髮鬍鬚已經如同白色的絲帛。好像聽說錢很多而柴炭很便宜,今年的九九(天氣)不會太難捱。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冬至日的情景和詩人的心境。詩中通過小孩子的喜悅來對比自己雖年老卻有童心的狀態,體現出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潁川本自非吾鄉,鄰里十年成舊故」既寫出了詩人對異鄉生活的感慨,也說明了時間讓鄰里關係變得深厚。結尾處對於生活現狀和自身狀態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整體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富有生活氣息。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
蘇轍的其他作品
- 《 次韻唐覲送姜應明謁新昌杜簿 》 —— [ 宋 ] 蘇轍
- 《 和子瞻雪浪齋 》 —— [ 宋 ] 蘇轍
- 《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湖橋 》 —— [ 宋 ] 蘇轍
- 《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 》 —— [ 宋 ] 蘇轍
- 《 次韻王鞏代書 》 —— [ 宋 ] 蘇轍
- 《 喜雨 》 —— [ 宋 ] 蘇轍
-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 —— [ 宋 ] 蘇轍
- 《 次子瞻夜字韻作中秋對月二篇一以贈王郎二以寄子瞻 》 —— [ 宋 ]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