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天選長官
註釋
- 寓形:寄身,託身。
- 佚我:使我安佚(逸)。
- 流光:光陰,時光。
- 過鳥:飛鳥經過,形容時光短暫。
- 縈:纏繞,捲入。 縈(yíng)
- 網羅:比喻法令、世事的束縛。
- 文采緣自表:因自身的才華而表露。
- 山林人:隱居山林的人。
- 機巧:機詐巧僞。
- 論心:談心,傾心相交。
- 黃香:此處當指與之相交的友人,具體所指不詳。
- 禪學:關於佛教禪宗的學問。
- 參衆妙:參悟衆多微妙的道理。
- 虛懷:胸懷寬闊,沒有雜念。
- 天和:天地自然的和氣。
- 肯徇:怎肯曲從。 徇(xùn)
- 眷予:顧念我。
- 芹蓼:一種野菜,可煮食。 蓼(liǎo)
- 葆光:保持併發揚光大美好品德。出自《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
- 令尹:官職名,這裏指天選長官。
- 高蹈:隱居。
- 畸人:奇特的人,這裏指不隨流俗的人。
- 虛緣:猶言「空機緣」,這裏指不涉塵世因緣。
- 卜築:選擇地方建造房屋。 卜(bǔ)
- 嵩山陽:嵩山的南面。
- 何當:何時。
- 中山:具體不詳,或爲地名。
- 筋力疲:體力疲憊。
- 擬《南山》:堪比《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 形容:形態容貌,這裏指詩歌描繪。
- 逼天真:逼近事物的真實狀態和神韻。
- 邂逅:不期而遇。這裏指偶然領悟。
- 藩籬:籬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 閫奧:室內深處,比喻深奧隱微的道理。 閫(kǔn)
翻譯
寄身於茫茫宇宙之間,我圖安佚漸向衰老。時光匆匆哪能依靠,不過百年猶如飛鳥掠過一瞬。 不久前我陷入世事的羅網,因自身文采而遭表露。自古以來那些山林隱居之人,哪裏懂得機詐巧僞。 只記得寒巖那位老者,與人傾心相交如同秋月般皎潔。與黃香是多年的故交,一起參悟禪學的衆多微妙道理。 虛懷若谷以養天地間的和氣,怎能去曲從那奔走喧鬧之事。任職於官府處理職內事務,清晨無需早早起身。 桐樹的樹蔭灑滿西邊的書齋,呼喝小吏打掃以供清賞。承蒙你從東南而來,共同煮那野地裏的芹蓼當飯食。 葆光之道既如此清高,而你這位令尹也是志在隱居。攜手前往古老的寺廟,輕聲交談直到夕陽西下。 公家有那脫俗不羣之人,憑藉這份不涉塵世的機緣得以自保。你打算在嵩山之南修建居所,我何時能跟你結伴交好。 中山那裏有無數勝景,看一次難以盡收眼底。什麼時候能命人駕着巾車,一同登上那雲霧之外的山尖。 回想起身子漸漸乏力,再不能像從前那樣蹦跳。你的詩篇堪比《南山》,雄渾挺拔如千丈陡峭山峯。 描繪事物逼真有神韻,偶然領悟其中要旨。而我連那學問的門檻都未窺視到,怎敢妄議其深奧內涵。
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天選長官的唱和之作。全詩圍繞友情、人生感悟、歸隱之願等多方面展開。開篇感慨人生短暫,時光易逝,自己身處世間,以安佚之心漸入老境,同時提到因才華而遭世事困擾,流露出對淳樸自然、超脫機巧生活的嚮往。 詩中詳述了與友人在生活中的種種交往,從參禪問道到共賞山林野趣,展現出彼此之間深厚的情誼,比如「黃香十年舊,禪學參衆妙」體現出與友人多年相伴探索禪理的經歷。寫友人的高尚品德和隱居之志,「葆光既清高,令尹亦高蹈」,表達對友人的讚賞。 同時,詩中也表達蘇軾自身對歸隱生活的渴望,希望能與友人一同卜居嵩山之南,賞中山勝景,享受寧靜閒適的生活,像「卜築嵩山陽,何當從結好」 就吐露他這種內心的期待。最後對友人的詩篇給予高度評價,稱其詩雄奇峻峭,自己則自謙尚未能領會其中高深之意,「公詩擬《南山》,雄拔千丈峭」是對友人才華的肯定。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既有哲理思考,又充滿對友情與理想生活的嚮往,展現出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

蘇軾
蘇軾的其他作品
- 《 扇 》 —— [ 宋 ] 蘇軾
- 《 浣溪沙 · 雪頷霜髯不自驚 》 —— [ 宋 ] 蘇軾
- 《 次韻答滿思復 》 —— [ 宋 ] 蘇軾
- 《 臨江仙 · 冬夜夜寒冰合井 》 —— [ 宋 ] 蘇軾
- 《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 —— [ 宋 ] 蘇軾
- 《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 —— [ 宋 ] 蘇軾
- 《 憶黃州梅花五絕 》 —— [ 宋 ] 蘇軾
- 《 與趙、陳同過歐陽叔弼新治小齋,戲作 》 —— [ 宋 ]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