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八觀 · 其一 · 石鼓歌
註釋
- 石鼓: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大秦帝國的「東方紅」。
- 鬱律:形容曲折、盤旋的樣子。
- 籀史:周宣王時的史官籀。
- 蝌蚪:指古代的一種書體。
- 跲(jié):絆倒。
- 闞(hǎn):虎叫聲。
- 虓(xiāo)虎:怒吼的老虎。
- 嗾(sǒu):使喚狗的聲音。
- 象胥: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
- 圭卣(yǒu):古代的酒器。
- 矇瞍(méng sǒu):盲人。
- 九有:九州。
翻譯
嘉祐六年冬季十二月辛丑日,我初次從政見到了孔夫子故鄉的老人。以前聽聞石鼓今天終得見到,那文字曲曲折折如同蛟蛇遊走。仔細觀看起初用手指在肚上比劃,想要誦讀卻如同鉗子在口。韓愈喜好古物可惜生得太遲,我現今更是在百年之後。努力尋找偏旁推測點畫,時常能辨別出一二遺漏八九。我的車陣進攻馬陣也一同,那魚是鱮用柳穿成一串。古代器具縱橫還能認出鼎,衆多星星錯落僅能標出名叫鬥。模糊之處已有一半隱沒了瘢瘡和厚繭,曲折仍能辨別出腳跟和手肘。美好的缺月隱在雲霧之中,茁壯的禾苗裏夾雜着莠草。四處漂流經歷百戰才偶然留存,獨立千年誰來與之做朋友。向上可追軒轅、倉頡相互應和,向下揖拜李斯、李陽冰如雛鳥待哺。回憶昔日周宣王歌唱《鴻雁》,當時的籀史變革出了蝌蚪文。厭惡戰亂人們才思念聖賢,國家中興上天造就了德高望重之人。向東征伐徐國如猛虎,向北降伏犬戎聽從指揮。四方使者雜亂地進獻狼和鹿,方叔、召虎連續受賞賜圭卣。於是因爲鼓聲想到將帥,豈是爲了敲敲打打煩擾盲人。什麼人作頌能比《嵩高》,永恆的文采可與衡山的碑銘相齊。功勞極大卻不自誇,文王、武王之後不遠仍然很忠厚。想要探尋年份卻無甲乙標記,哪有名字去記是某某。自從周朝衰落分爲七國,最終使秦國佔有九州。掃除詩書誦讀法律,丟棄俎豆陳列刑具。當年是誰輔佐秦始皇,那上蔡公子李斯卻被牽着黃狗。登山刻石讚頌功勳偉業,後無來者前無古人。都說秦始皇巡遊四方國家,烹滅強暴拯救百姓。《六經》既然已棄置如灰塵,這石鼓也應當遭遇被擊破的命運。傳聞九鼎沉淪在泗水,想要讓萬人沉水去打撈。暴君放縱慾望竭盡人力,神物道義上不會被秦的污垢沾染。這時石鼓在何處躲避呢,莫非是天然的巧工讓鬼來守護。興亡變化衆多事物自然安閒,富貴只在一朝名聲卻不朽。仔細思考事物的道理坐着嘆息,人生怎能如你這般長壽。
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對石鼓的詳細描繪與感慨。詩中既描述了石鼓文字的奇詭難識、石鼓歷經磨難留存的不易,又回顧了歷史變遷與石鼓相關的種種。如提到周宣王時的情況,以及秦代的一些事件,把石鼓置於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還探討了石鼓的命運、歷史的興衰等,在讚歎石鼓歷經滄桑而不朽的同時,也感慨人生短暫。詩中運用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現出了蘇軾深厚的文學功底與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也透露出對古代文化的敬仰與珍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