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諸公唱和暮春詩軸次韻作九首

留春留不得,怯去舞衣紅。 那昔河陽暮,唯驚洛浦空。 丹成人奔月,金就鶴乘風。 此恨何能已,盧郎百計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怯去:害怕離去,這裏有因春天離去而不捨之意。
  • 河陽:古地名。
  • 洛浦:洛水之濱,這裏代指美好之地。
  • 丹成:煉丹成功,在古代傳說中,丹藥煉成後服之可成仙等。
  • 金就:意思是金丹練成 。
  • 盧郎:這裏運用典故,或許是泛指面對時光流逝、美好不再而無奈的人。

翻譯

想要留住春天卻怎麼也留不住,春天離去令人哀愁,連舞衣的紅色都覺得黯然。遙想當年河陽的暮春時節,如今只驚訝於洛水之濱美好的消逝。傳說中仙丹煉成後人們便能飛昇奔月,金丹成就仙鶴便乘清風而去。可我的這種遺憾和愁苦哪裏能夠停止啊,就如同那盧郎般想盡辦法也毫無用處,惆悵無奈。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對春天離去的感慨展開。開篇「留春留不得,怯去舞衣紅」直接表明春天難留的遺憾與不捨,以「舞衣紅」的意象增添了憂愁的色彩。頷聯回憶往昔河陽暮春的景象,和如今洛浦事物凋零形成對比,進一步烘托出時光變遷、美好不再的失落感。頸聯借用「丹成人奔月,金就鶴乘風」的典故,有種超凡而出世的感覺,卻也暗示了美好事物如同神話般難以留存。尾聯以「此恨何能已」直白地抒發詩人內心無盡的愁緒,說自己像盧郎一樣無可奈何,將詩人面對時光流逝和美好消失的惆悵刻畫得淋漓盡致,引發讀者對時光易逝、美好難留的共鳴 。

晁說之

宋濟州鉅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士。以文章典麗,爲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尤精於《易》。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 9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