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菊花凋零,梨葉飄墜,美好的時光徒然消逝,令人惋惜。美酒剛剛釀成,在精美的宴席上,讓我們舉起酒杯,莫要推辭。
絲竹管絃的樂曲聲高亢清脆。歌女們的舞姿婀娜優美,讓人陶醉。您千萬莫嘲笑那些沉醉酒鄉的人。這歡樂的樂曲聲使人陶醉在春天般的溫暖中。
注釋
更漏子:詞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調”,又入“商調”。《金奩集》入“林鐘商調”。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墮:落。
良辰:美好的時光。
綺筵(qǐyán):華麗豐盛的筵席。
蜀弦:演奏高腔的一種絃樂器,因出於四川,故名蜀弦。
羌管:也叫羌笛,傳說是漢武帝時丘仲所作,見應劭《風俗通》。其長二尺四寸,一說三孔,一說四孔,與今之笛不同。本出古羌族,故名羌管。
颭(zhǎn):風吹而物體顫動。舞娥(é):美貌的舞女。娥:美女。袂(mèi):衣袖。
醉鄉人:沉溺於酒醉狀態的人。
熙熙:和樂的樣子。
序
《更漏子·菊花殘》是宋代詞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秋日酒宴,見菊殘、葉墜而感嘆虛度良辰。下片流露失落情感,於是沉迷歌筵酒席行樂,當個醉鄉人,長醉不醒。此詞不著濃豔色彩,並無猥褻語彙,筆調清淡潔淨,樸素自然,與齊樑以來的宮體詩中那些猥褻綺靡之作斷然不同,與五代時期某些情詞的輕佻語豔亦不一樣。可見晏殊已跳出豔詞的樊籬。
賞析
上片寫秋日宴飲作樂。到了秋末季節,菊花開殘,梨葉飄零,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一年將盡,時光過得飛快,詞人忽然驚覺,一年的大好時光都已過盡,自己卻沒有好好遊玩欣賞,耽誤好景色,還沒有來得及做更多的事情一年就消失了。“可惜良辰虛過”。詞人或許因爲忙碌,或許爲情所苦,沒有注意到好時光在身邊流逝。這令詞人痛心,既然發覺了,就要努力補償,減輕這種負罪感,還是設擺華筵,端起金尊,邀請至友一起暢飲,邀美人相伴。
下片寫正值秋酒新熟,詞人在綺筵上舉紅玉杯暢飲,聽蜀弦羌管演奏,看舞娥輕歌曼舞,其樂融融。有醇酒美女,做一個醉鄉人,熙熙快樂,一年四季都似春天,在沉醉的狀態中,人的一生才能像陽春一樣溫暖而富於意趣。詞人要他人莫笑自己的現狀,詞人自身是很滿足的。
此詞借寫秋日酒宴,感嘆良辰易逝,主張及時行樂,盡醉方休。描寫了詞人於歌舞酒宴中所享受的富貴生活。詞人的人生態度是很達觀的。面對年齡老大、光陰虛擲的憂傷,詞人並沒有很在意。詞的格調輕快,沒有絲毫的哀傷。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