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燕子歸來的時節,吹起了西風。希望在人世間我們還能能相聚在一起,在菊花叢中舉杯共飲。歌聲悠揚有你粉嫩的臉龐。
夕陽穿過幕簾,陰影包圍了梧桐。有多少情話說不盡,寫在給你的詞曲中。這份情是千萬重的。
注釋
破陣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歸:歸去。
西風:秋風。
小會:暫短的聚會。
金尊:金色的酒器。尊:亦做“樽”,中國古代的盛酒器具。
歌:作動詞,唱。面:臉。
斜日:夕陽。更:正。
襟情:情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情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唐·權德輿《送信安劉少府自常州參軍選授》詩:“襟情無俗慮,談笑成逸躅。”
蠻箋(mánjiān):謂蜀箋,唐時指四川地區所造彩色花紙。
序
《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是北宋詞人晏殊創作的一首感懷詞作。全詞描寫雖然是尋常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之作。季節本無形,詞中用燕子這一意象代替寫出來,具體生動,畫面感徒增。蘊含了詩人憂傷情懷。
賞析
《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是一首秋日席問贈妓之作。全篇代歌妓述事言情,先寫這位歌女對“時節”的感受,次寫她在筵席上與情人“小會”的歡欣及她的即席演唱,最後寫她與情人依依惜別的種種情狀。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這裏點明瞭時節。從“燕子欲歸”和“昨夜西風”這兩句來看,當是晚春至秋初的這段時節。這句,其實存在着一個人物特寫。一個女子站在高樓之上,望着遠方的姿態寫滿了思念。雖然晏殊從詞語上沒有寫到這個女子,但從“燕子”、“高樓”這兩句,勾畫出一個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高樓昨夜西風”句。雖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實景的描寫,但其實是一種心境的勾畫。
“燕子欲歸”,其實指燕子欲歸,人未歸,這其實是女子內心的願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樓”這句。晏殊詞中的這“高樓昨夜西風”是對愛的無力企及和內心無法親近的絕望與悲痛。
“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求”字,寫活了內心的期待和渴望。寫出了女子內心一往情深的堅持和等待。
“歌長粉面紅”這是對這個女子歌聲和麪容的描寫。“歌長”,是這個女子不忍分別的一種描寫。女子的深情,在這兩個字上表現的一覽無遺。“粉面紅”三個字,寫出了女子的美麗。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點明瞭時間。“斜日”指“斜陽”。兩個人不忍分別。“斜日更穿簾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讓人覺得傷心。用一個動詞來描寫心靈之中的疼,更是鮮活而生動。這“斜日”穿透的不是“簾幕”。而是女子不捨的心。微涼漸入梧桐。又見到了梧桐。這是思念、閨怨、孤獨、寂寞、淒涼、悼亡的隱喻。這是一個觸手冰冷的詞語。梧桐,也是一顆絕望、淒涼、無助而思念的心靈。
”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心滅了。情卻仍然還在燃燒。“此情千萬重”句,是女子對即將離開的人的交代。
全詞描繪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的場景,蘊含了詩人憂傷的情懷。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