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

君不見廬陵公,往爲學士修書日。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 故都易姓幾兵火,量臀鼎腹細詰詘。道人岣嶁空有聞,丘陵仙鬼事恍惚。 共和十鼓記亡一,嶧山肉在無復骨。雲陽八體又瓜剖,至使漢童訛尉律。 世儒詭正何足臧,公家安取千軸藏。仲尼猶及史之闕,有馬借人吾敢忘。 題簽甲乙潁水陽,後來胡君癖膏肓。傾家自構琬琰堂,蒐羅近出補厥亡。 荒林圮冢見未嘗,南觀禹穴計渺茫,閉門睥睨在一牀。 常恨平生好古家無力,騎馬蹊田觀斷刻。中郎二字煩走驛,率更三日勞野食。 長年囊褚況易擲,兒作摹朱婦遮壁。願從胡君丐無有,十百數中聊取仂。 胡君今逸民,盱眙不見十五春。坐令鉛槧老壯士,朝廷豈無憂國人。 曩時豪氣今誰在,會面只謀千日醉。聽君汗漫馳古先,世事無何付蟬蛻。
拼音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