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五老圖

· 程頤
天朝罷命錫歸閒,富壽康寧老稅冠。 國史標名知骨鯁,邦人圖像勝楹桓。 龍飛天上時還暖,魚躍波心氣未寒。 惟我潛心於易理,備知先哲應時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朝罷命天朝指朝廷;罷命意思是免去官職使命 。這裏表示從朝廷中結束任職。
  • 錫歸閒(xī)通「賜」,賜予。「錫歸閒」即賜予歸鄉安閒的生活。
  • 老稅冠(tuō),通「脫」,「老稅冠」意思是年老脫下官帽,即退休。
  • 骨鯁:正直敢言。這裏說這些老人在國史上留名是因其正直敢諫的品格。
  • 邦人圖像:邦人指鄉人,「邦人圖像」是說當地人爲他們畫像。
  • 楹桓: 疑「楹桷(jié) 」之誤,「楹桷」原指房屋的柱子和椽子,常代指房屋,這裏可能借指紀念、頌揚之地等意思。
  • 龍飛天上:象徵皇帝在位、國家興盛。
  • 魚躍波心:魚兒在水波中心歡快跳躍。寓意自身心境等。
  • 潛心:用心專而深 。
  • 易理:《易經》的道理。

翻譯

從朝廷免去官職使命後被賜予歸鄉安享悠閒生活,富態長壽健康安寧且已年老退休。他們因正直敢言的精神在國史上留下了名字,當地百姓爲他們畫像的意義勝過了建造紀念的牌坊。當今皇帝在位國家興盛,恰似飛龍在天帶來溫暖,就像魚兒在水波中心歡快跳躍,我的心境也未曾因外界變遷而感到寒冷。我只是專心深入地鑽研《易經》的道理,深知前代賢哲都是順應時代審視世事。

賞析

這首詩是對睢陽五老的讚美與自身志向感悟的表達。開篇點明五老從朝堂退下後過上閒適生活,突出他們富壽康寧的晚年狀態。「國史標名知骨鯁」高度讚揚了老人們正直敢言的品質,使其聲名載入史冊,深受敬重。「邦人圖像勝楹桓」通過鄉人畫像這一行爲,強調他們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這種民間自發的紀念比普通的紀念建築更爲珍貴。「龍飛天上時還暖,魚躍波心氣未寒」描繪出一種積極向上、融洽和諧的社會景象與內心狀態,皇帝統治帶來國家興盛的溫暖,自己身處其中也保持着積極的心境 。最後表達自己潛心研究《易經》,感悟順應時代的道理,借古賢哲自比,展現自身的思想境界與處世理念。整首詩將對賢達老人的讚美和自身的情志追求相融合,既有對歷史人物的尊重褒揚,又有個人精神價值的彰顯,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積極的人生態度。

程頤

程頤

宋洛陽人,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年未冠,才能爲胡瑗所重,授太學學職。英宗治平、神宗元豐間,大臣屢薦,不仕。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爲崇政殿說書,後出管勾西京國子監。哲宗紹聖中,因政見不合,削籍送涪州編管。徽宗即位,徙峽州。尋復官。崇寧中致仕。曾與兄程顥學於周敦頤,同爲北宋理學之奠基人,合稱二程。學說以“窮理”爲主,強調格物致知。因長期居洛陽講學,故稱“洛學”。卒諡正。有《易傳》、《春秋傳》等。後人編爲《遺書》、《文集》、《經說》等,收入《二程全書》。 ► 7篇诗文

程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