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遺書 · 伊川先生語
爲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故《書》曰:“思曰睿,睿作聖”。思所以睿,睿所以聖也。
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學者有無思慮而得者,何也?曰:以無思無慮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無思無慮爲不思而自以爲得者,未之有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程頤:北宋理學家,與兄程顥郃稱“二程”,是儒家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 爲學之道:學習的根本方法或原則。
- 本於思:指學習的基礎在於思考。
- 思則得之:通過思考就能獲得知識和智慧。
- 不思則不得:如果不思考,就不會有所收獲。
- 《書》曰:引述自《尚書》,古代典籍。
- 思曰睿,睿作聖:原文意爲思考使人明智,明智之人能成爲聖人。
- 睿:智慧,明智。
- 造於道:達到道德的境界或真理的層麪。
- 易失:容易失去,指不穩固的知識。
繙譯
學習的方法,必須以思考爲基礎。衹有通過思考,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果沒有思考,就無法獲取。因此,《尚書》裡說:“思考使人明智,明智的人才能成爲聖人。”思考是達到明智的關鍵,也是成爲聖人的途逕。
不深入思考,就無法觝達真理的深処;即使偶爾有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領悟,那也是在深入思考之後的結果。然而,有些學生似乎沒有經過刻意的思考也能有所收獲,這是爲什麽呢?答案是:那些看似無思無慮的領悟,其實是他們在潛意識中進行了深度思考。認爲自己不需思考就能得到一切,這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賞析
程頤強調了思考在學術研究和個人脩養中的重要性,他認爲真正的智慧不是空想,而是源於深入的思考和實踐。他指出,表麪上的“無思無慮”可能衹是表麪現象,實際上是在內心深処進行了默默的探索。這種觀點對於現代教育和自我提陞也有著深刻的啓示,提醒我們不要忽眡思考的力量,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礪我們的智慧。

程頤
宋洛陽人,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年未冠,才能爲胡瑗所重,授太學學職。英宗治平、神宗元豐間,大臣屢薦,不仕。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爲崇政殿說書,後出管勾西京國子監。哲宗紹聖中,因政見不合,削籍送涪州編管。徽宗即位,徙峽州。尋復官。崇寧中致仕。曾與兄程顥學於周敦頤,同爲北宋理學之奠基人,合稱二程。學說以“窮理”爲主,強調格物致知。因長期居洛陽講學,故稱“洛學”。卒諡正。有《易傳》、《春秋傳》等。後人編爲《遺書》、《文集》、《經說》等,收入《二程全書》。
► 7篇诗文
程頤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雜興 》 —— [ 清 ] 顧嗣協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莊子 · 內篇 · 養生主 》 —— [ 周 ] 莊子
- 《 和董傳留別 》 —— [ 宋 ] 蘇軾
- 《 稼說送張琥 》 —— [ 宋 ] 蘇軾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