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藥:**極爲珍貴有效的藥物。
- **琥珀:**hǔ pò,一種天然的化石樹脂,有各種顏色,常呈淡黃色,質地堅硬而脆。在古代常被視爲珍貴物品,也被用於藥用。
- **茯苓:**fú líng,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外皮黑褐色,裏面白色或粉紅色,可入藥。
- **鞠塵:**指酒麴所生的黴菌,色淡黃如塵。這裏形容製作出的茯苓粉末像酒麴的粉塵一樣細。
- **截肪:**切開的脂肪,形容顏色潔白溫潤。
- **京:**大,衆多。這裏「地黃安可京」意思是地黃怎麼能與之相比(茯苓比地黃更好) 。
翻譯
松樹的根部生長着珍貴奇妙的藥物,那就是琥珀和茯苓。琥珀不容易得到,而茯苓則需要精心挑選。把挑選好的茯苓製作成如同酒麴粉塵一樣細膩的粉末,其顏色如同切開的脂肪那樣潔白溫潤。每天早晨都伴着粥服用一點,地黃(與之相比) 又怎麼能比得上茯苓的功效和珍貴程度呢。
賞析
這首詩圍繞山居生活中對於山中草藥的探尋和珍視展開。前兩句點明鬆根生出如琥珀、茯苓這樣珍貴的藥材,爲全詩奠定了關注自然珍稀藥物的基調。「琥珀未易致,茯苓選宜精」,通過對比,突出採集琥珀的困難與挑選茯苓時的審慎,體現出詩人對藥物品質的考究。「制與鞠塵細,色如截肪並」從製作和色澤兩方面,細膩地描繪出茯苓被精心製作後的狀態,用詞生動形象,讓人對茯苓形態有直觀感受。最後「一一伴朝粥,地黃安可京」則表達了詩人對茯苓藥效的高度肯定,認爲它比地黃更好,詩人通過這樣的比較,強調了茯苓在山居生活和養生中的重要地位。整首詩呈現出山居生活中人與自然、藥草的和諧關聯,在質樸的文字中透露出對自然饋贈的珍視以及善於利用自然資源養生的山居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