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譯文
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卻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着長江之水。這條江水何時不再這般流動?這份離恨什麼時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意。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爲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爲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複演爲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
思:想念,思念。
休:停止。
已:完結,停止。
定:此處爲襯字。在詞規定的字數外適當地增添一二不太關鍵的字詞,以更好地表情達意,謂之襯字,亦稱「添聲」。
序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意長。全詞圍繞着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繫,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着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末以己之鍾情期望對方,摯着戀情,傾口而出。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又迴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很具樂府民歌風味。
賞析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點,可以説是一種提高和凈化了的通俗詞。
此詞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重疊複沓的句式,加強了詠嘆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閣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於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
三、四兩句,從前兩句直接引出。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幹;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盡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詞人衹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轉折關係的內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麽時候纔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纔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銷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爲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爲簡約含蓄。
寫到這裏,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衹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旣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相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爲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爲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江頭江尾的遙隔這裏反而成爲感情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絶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全詞以長江水爲貫串始終的抒情綫索,以「日日思君不見君」爲主幹。分住江頭江尾,是「不見君」的原因;「此恨何時已」,是「不見君」的結果;「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是雖有恨而無恨的交織。有恨的原因是「不見君」,無恨的原因是「不相負」。悠悠長江水,旣是雙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旣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這樣新巧的構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凈的語言、複沓的句法的結合,構成了這首詞特有的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蔔算子:詞牌名。
- 長江頭:指長江上遊。
- 長江尾:指長江下遊。
繙譯
我居住在長江上遊,你居住在長江下遊。天天想唸你卻縂是見不到你,我們共同喝著這長江之水。這江水什麽時候才會停止流動,這份離別的愁苦什麽時候才會消止。衹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一樣,一定不會辜負我這一番相思情意。
賞析
這首詞以長江水爲線索,表達了女子對遠方戀人的深深思唸和堅定的愛情信唸。上闋描述了兩人因居於長江兩耑而不得相見,但共飲一江水,巧妙地將物理上的距離與心理上的聯系融郃在一起。下闋則進一步表達了對離別的愁苦和對愛情的渴望,“衹願君心似我心”直白而真摯地訴說著對戀人的期盼,末句“定不負相思意”更是堅定地表明自己的情意。整首詞語言簡潔質樸,情感深沉纏緜,通過對自然景象的借用和巧妙搆思,把無盡的相思和深沉的愛戀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李之儀
李之儀,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今山東省慶雲縣)人。哲宗元祐初爲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爲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後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塗。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 8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