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咎並詩用前韻爲戲

我持玄圭與蒼璧,以暗投人渠不識。 城南窮巷有佳人,不索賓郎常晏食。 赤銅茗椀雨斑斑,銀粟翻光解破顏。 上有龍文下棋局,探囊贈君諾已宿。 此物已是元豐春,先皇聖功調玉燭。 晁子胸中開典禮,平生自期莘與渭。 故用澆君磊隗胸,莫令鬢毛雪相似。 曲幾團蒲聽煮湯,煎成車聲繞羊腸。 雞蘇胡麻留渴羌,不應亂我官焙香。 肥如瓠壺鼻雷吼,幸君飲此勿飲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圭:一種黑色的玉器。
  • 蒼璧:一種青色的玉器。
  • :他。
  • 晏食:安閒地吃飯。
  • 茗椀:茶碗。「椀」通「碗」。
  • 銀粟:比喻茶葉。
  • 龍文:這裏指團龍的圖案。
  • 探囊:伸手到袋子裏拿東西。
  • 宿:預先。
  • 玉燭:形容太平盛世。
  • 典禮:禮儀制度。
  • 莘與渭:指伊尹和呂望。
  • 磊隗:形容胸懷坦蕩。
  • 曲幾:彎曲的几案。
  • 團蒲:即蒲團。
  • 車聲:形容煮茶的聲音。
  • 羊腸:這裏指曲折的小路。
  • 雞蘇:一種植物。
  • 胡麻:芝麻。
  • 渴羌:古代西北少數民族。
  • 官焙:官方監製的茶葉烘焙場所。
  • 瓠壺:一種壺。

翻譯

我拿着黑色的圭和青色的璧,悄悄送給他他卻不認識。城南的窮巷中有位佳人,不需要賓客陪伴常常很安閒地吃飯。紅色銅製的茶碗上有着雨的斑點,茶葉像銀粟一樣有光澤讓人露出笑容。上面有團龍的圖案和象棋的棋盤,伸手到袋中贈送你是早已預先想好的。這東西是在元豐年間的春天,先皇的聖明功業使天下太平。晁先生胸中有對禮儀制度的見解,一生自己期望能像伊尹和呂望一樣。所以用它來澆灌你坦蕩的胸懷,不要讓你的鬢髮像雪一樣白。在彎曲的几案邊坐在蒲團上聽着煮茶聲,那聲音像車聲環繞在曲折小路上。有雞蘇、芝麻是留給那些少數民族的,可不能擾亂我這官焙的茶香。(它)肥得就像瓠壺鼻子像雷一樣吼,希望你喝這個不要喝酒啊。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些物品和場景,以及詩人對友人的寄望和調侃。詩中用「玄圭」「蒼璧」等珍貴之物來比喻所贈之物,突出其特別。窮巷佳人的描繪增加了一種安閒之美。茗椀和茶的描寫細緻且生動,展現了生活的情致。通過對晁子的誇讚,體現了詩人對其才學和志向的認可。最後關於煮茶和各種事物的描述,富有生活氣息,且語言幽默詼諧,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友人的情感。整首詩意境獨特,辭藻華麗又具趣味性。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