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途中作

· 林逋
詩景紛拿且按鞭,壞橋危磴已鳴泉。 雲根道店多沽酒,山崦人家亦種田。 谷鳥驚啼衝宿雨,野梅愁絕閉寒煙。 玉樑閣皁堪行遍,回得臨江即上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紛拿:繽紛、紛繁。
  • (dèng):石頭臺階。
  • 雲根:深山高遠雲起之處。
  • 道店:路旁的旅店。
  • 山崦(yān):山坳。
  • 玉梁:石橋的美稱。
  • 閣皁:山名。

翻譯

詩中的景色紛繁我暫且停下馬鞭,毀壞的橋樑和危險的石級旁已有泉水在鳴響。在那深山雲霧涌起之處路旁的旅店大多有酒可沽,山坳裏的人家也在種田。山谷中的鳥被驚起啼叫着衝過隔夜的雨水,野外的梅花在愁苦至極中被寒煙所籠罩。那石橋和閣皁山可以全部走遍,回到臨近江邊就登上船。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安福縣途中的景色。詩人以一種悠然的心境欣賞着這一路的風光,通過對壞橋危磴、雲根道店、山崦人家、谷鳥、野梅等景物的細膩刻畫,展現出自然的清新與寧靜,也流露出詩人對這片山水的喜愛之情。詩中景物描寫豐富多樣,有靜態的景物如橋、磴、人家,也有動態的如鳴泉、驚啼的鳥等,動靜結合,使整個畫面更加鮮活。最後提到走遍玉梁閣皁,然後上船,顯示出一種自在灑脫的態度。全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讓讀者彷彿也跟隨詩人一同遊歷了這一路的美景。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北宋著名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爲妻,以鶴爲子”,人稱“梅妻鶴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