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 十表 · 惠景間侯者年表

太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長沙王者,着令甲,稱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國。至孝惠帝時,唯獨長沙全,禪五世,以無嗣絕,竟無過,爲籓守職,信矣。故其澤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數人。及孝惠訖孝景間五十載,追修高祖時遺功臣,及從代來,吳楚之勞,諸侯子若肺腑,外國歸義,封者九十有餘。鹹表始終,當世仁義成功之著者也。 惠景之際,天下已平。諸呂構禍,吳楚連兵。條侯出討,壯武奉迎。薄竇恩澤,張趙忠貞。本枝分蔭,肺腑歸誠。新市死事,建陵勳榮。咸開青社,俱受丹旌。旋窺甲令,吳便有聲。
拼音

所属合集

#史記

譯文

太史公讀有關列侯分封的檔案資料,讀到便侯時,說道:真是事出有因啊!長沙王被封爲諸侯王,著錄在法令的第一篇,他的忠誠受到稱讚。當初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之中不是皇室同姓宗親而分疆裂土受封爲諸侯王的共有八國。到孝惠帝時,只剩下長沙王能夠保全自己的封國,接連傳承五世,最後因爲沒有後嗣才絕封,自始至終沒有犯什麼過錯,作爲國家的藩守,盡心盡職,事情果真就是這樣。所以他的德業能使旁系子孫也沾受恩惠,未立功勳而受封爲列侯的就有數人。從孝惠帝之初以至孝景帝之末,其間五十多年,追錄高祖時遺漏未封的功臣,以及追隨孝文帝從代國入繼大統的舊臣,孝景帝時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戰事中功勞卓著的將相官員,身爲皇室骨肉至親的諸侯王子弟,前來投順歸化的外邦異族的首領等等,先後受封爲列侯的有九十多人。現把他們受封傳承等情況列表記載如下,這些都是當代有仁義、成大功的人物中比較突出的。

注釋

(表略)

《惠景間侯者年表》是《史記》中“十表”的一篇,記載了自漢惠帝到漢景帝之間有功勞者封侯的情況,包括了漢惠帝、呂后、漢文帝和漢景帝四朝。
司馬遷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爲“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鉅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