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樂 · 一碧鱗鱗

一碧鱗鱗,橫萬里、天垂吳楚。四無人、櫓聲自語。向浮雲、西下處,水村煙樹。何處繫船,暮濤漲浦。 正江南、搖落後,好山無數。盡乘流、興來便去。對靑燈、獨自嘆,一生羈旅。敧枕夢寒,又還夜雨。
拼音

所属合集

#史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碧鱗鱗:形容江水呈現出一片碧綠,水波如魚鱗般細密。 鱗鱗:形容水波像魚鱗一樣層層排列。
  • 天垂吳楚:天空在吳楚大地的邊際與地平線相接。古人常以吳楚代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低垂,與地面相接。
  • 櫓聲自語:船櫓划水的聲音好像在獨自言語。 (lǔ):划船的工具。
  • 搖落:形容樹葉凋零,借指秋天。
  • 乘流:順着水流。
  • 羈旅:長期漂泊在外。 (jī):寄居,旅居。
  • 敧枕:斜靠着枕頭。 (qī):傾斜,歪。

翻譯

江面一片碧綠,水波如魚鱗般細密,橫鋪萬里,天空在吳楚大地的邊際垂落。四周寂靜無人,只有船櫓划水的聲音彷彿在獨自低語。朝着那飄浮的雲朵向西沉落的地方望去,是那水村和煙霧籠罩的樹林。哪裏纔是可以系船的地方呢?天色已晚,江濤漸漸漲滿了河浦。

此時正值江南樹葉凋零的秋季,美麗的山巒無數。我只管順着水流,興致來了就隨意飄蕩而去。對着一盞青燈,我獨自嘆息,一生都漂泊在旅途之中。斜靠着枕頭,夢也是寒的,不知不覺中,外面又下起了夜雨。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江上行舟的孤寂畫面。開篇通過對江面景色的描寫,「一碧鱗鱗,橫萬里、天垂吳楚」,展現出開闊宏大的背景,既有視覺上的遼闊,又帶有一絲靜謐。「四無人、櫓聲自語」則以動襯靜,更顯寂寥。

「向浮雲、西下處,水村煙樹」一句,將目光引向遠方,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略帶惆悵的意境,暗示着漂泊無依。下闋中「正江南、搖落後,好山無數」,將秋天的凋零之感與無數的好山相對比,表現出面對美景卻難掩內心失落的複雜心境。

「對靑燈、獨自嘆,一生羈旅」直抒胸臆,點明瞭自己長期漂泊在外的孤寂與無奈。「敧枕夢寒,又還夜雨」以景作結,寒夢與夜雨進一步渲染了淒涼悲傷的氛圍,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詞人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整首詞情景交融,情感真摯,細膩地表達了詞人在羈旅途中的種種複雜情緒 。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