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尙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髮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旣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譯文

茅屋蓋在僻巷邊,遠避仕途心甘願。 當夏長風驟然起,林園宅室烈火燃。 房屋焚盡無住處,船內遮蔭在門前。 初秋傍晚景遠闊,高高明月又將圓。 果菜開始重新長,驚飛之鳥尙未還。 夜半久立獨沉思,一眼遍觀四周天。 年少守操即謹嚴,轉眼已逾四十年。 生命託付與造化,內心恬淡長安閑。 我性堅貞且剛直,玉石雖堅遜色遠。 遙想東戶季子世,餘糧存放在田間。 飽食終日無憂慮,日出而作日入眠。 旣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隱居澆菜園。

注釋

戊申(wùshēn)歲:即晉安帝義熙四年(公元408年)。 草廬:即作者歸田後營建的“草屋八九間”。 寄:寄託、依附。 窮巷:偏僻的村巷。 甘:自願。 辭:拒絶、告別。 華軒:指達官富貴乘坐的漂亮的車子,這裏代指仕宦生活。軒,古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 長風:大風。 林室:林木和住宅。從此詩“果菜始復生”句可知,大火不僅焚毁了房屋,連同周圍的林園也一幷遭災。 頓:頓時、立刻。 燔(fán):燒、炙。 宇:屋檐,引申爲受覆庇、遮蓋處。 舫(fáng):船。 蔭門前:謂遮蔭於門前。林室皆焚毁,衹有門前的航舟內尙有遮蔭處。 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這裏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闊遼遠。 新秋夕:初秋的傍晚。 亭亭:高貌。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始復生:開始重新生長。 驚鳥:被火驚飛的鳥。 中宵:半夜。 佇(zhù):長時間地站立。 遙念:想得很遠。 一:句首助詞,無義。 盼:顧盼,凝視及環視。 周:遍、遍及。 九天:這裏指整箇天地。 總髮:即“總角”,稱童年時代。古時兒童束髮於頭頂。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孤介:謂操守謹嚴,不肯同流合污。 奄(yǎn):忽,很快地。 出:超出。 形迹:身體,指生命。 憑:任憑。化:造化、自然。 往:指變化。 靈府:指心。《莊子·德充符):“不可入於靈府。”成玄英疏:“靈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謂心也。” 貞剛:堅貞剛直。 自:本來。 質:品質、品性。 乃:卻。 “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句:我的品質堅貞剛直,比玉石都更堅貞。 仰想:遙想。 東戶:東戶季子,傳説中上古太平時代的君主。《淮南子·纓稱訓》:“昔東戶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遺,耒耜餘糧宿諸田首。” 宿:存放。 中田:即田中。 鼓腹:飽食。《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而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無所思:無憂無慮。 此:指東戶時代。 遂:就。 灌我園:澆灌我的田園。這裏指隱居躬耕。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是晉宋之際詩人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描述了作者“遇火”前後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眞切,也很自然。遇火前後作者心情由平靜到不平靜,幾經波折,多種變化,但都顯得入情入理,毫不給人以故作姿態之感。詩人以隱耕爲主綫,襟懷婉轉明述,使詩臻於完美。

賞析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起頭這兩句是寫他這幾年的平靜生活。居陋巷而絶功名之念,這樣的意思在歸田後許多詩中屢見陳述。這裏用一箇“甘”字,見出他這種態度出於自覺自願,也顯見他心情的平靜自然。可是,“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天炎風息,叢集在一起的房子頓時燒掉了。著一“頓”字,見出打擊的沉重。“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他的住宅沒有賸下一間房子,衹好將船翻蓋在門前,以遮蔽風雨。“舫舟蔭門前”一般解釋爲寄居在船上,似非确。《歸園田居》“楡柳蔭後檐”與這句結構相同,“蔭”也爲覆蓋的意思。在陸地上以舟作棚,現時還常見著。以上可謂第一段,寫“遇火”情況。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曰“新秋”,曰“月將圓”,見出是七月將半的時令,離遇火已近一箇月了。“迢迢”則顯出秋夜給人漫長的感覺。“亭亭”是作者凝視秋月的印象。這兩句旣寫出了節令的變化,又傳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這是火災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復生,驚鳥尙未還。”遭火熏烤的周圍園圃中的果菜又活過來了,但受驚的鳥雀還沒有飛回。從“果菜始復生”見出他生計還有指望,而後一種情況又表示創巨的痛深。在這樣的秋夜裏,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半夜裏他佇立遙想,顧盼之間眞是“心事浩茫連廣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寫“遇火”後心情的不平靜。 下面第三段,所寫是“中宵佇遙念”的內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總髮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説:我從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時四十四歲)。“形迹憑化往,靈府長獨閑。”形體、行事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衰老、而變化,可心靈一直是安閑的,沒有染上塵俗雜念。“孤介”、“獨閑”,都表示他不同於流俗。“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這六句是對自己平生的檢點,自慰的口吻裏又顯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災變之時作如此回想的,這也表示了他還將這樣做,不因眼下困難而動搖。接著他又想起一種理想的生活:“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東戶”,指傳説中的古代帝王東戶季子,據説那時民風淳樸,道不拾遺,餘糧儲放在田中也無人偷盜。“中田”即田中。“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這是説,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人人都安居樂業。這些“仰想”,表現了作者的嚮往之情,他當時處於那種艱難境地作這種聯想,實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畢竟是空想。“旣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意思是説:旣然已經遇不上這樣的時代了,還是灌我的園、耕我的田吧。這表現了作者面對現實的態度。想起“東戶時”,他的情緒不免又波動起來,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現實,心情又平靜下來了。後兩句似乎還有這樣的意思:豐衣足食不能憑空想,要靠自己的勞動。這就與兩年後寫的《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所表達的思想相一致了。 這首詩寫詩人“遇火”前後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眞切,也很自然。比如遇火前後作者心情由平靜到不平靜,是幾經波折,多種變化,但都顯得入情入理,毫不給人以故作姿態之感。火災的打擊是沉重的,不能不帶來情緒的反應,此詩若一味曠達,恐非合乎實際了。詩人的可貴,就是以平素的生活信念來化解災變的影響,以面對現實的態度堅定躬耕的決心,他終於經受住這次考驗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戊申:指晉安帝義熙四年(408)。
  • 窮巷:僻陋的小巷。
  • 華軒:指富貴者所乘的車。
  • 燒燔(fán):焚燒。
  • 舫舟:兩船竝在一起。
  • 迢迢(tiáo tiáo):形容遙遠。
  • 亭亭:高遠的樣子。
  • 縂髮:即縂角,指幼年。
  • 孤介:孤高耿介。
  • (yǎn):忽然。
  • 霛府:指心。

繙譯

簡陋的茅屋安放在僻陋的小巷,甘願辤去那華貴的車輛。正直夏天長久刮著大風,樹木屋子頓時被焚燒。整個住宅沒有畱下一間房,衹好將船竝排在門前遮隂。遙遠的初鞦夜晚,高遠的月亮將要圓了。果菜才開始又生長,受驚的鳥還沒有廻來。半夜長久地佇立遙想,一擡眼環顧了整個天空。從幼年就秉持著孤高耿介,忽然間已經過去四十年。行爲事跡任憑自然變化,心霛永遠獨自安閑。堅貞剛強本就有氣質,玉石竟然也不算堅硬。仰慕廻想東戶時代,多餘的糧食在田中過夜。飽腹後沒有什麽可思慮,早上起來晚上歸家睡覺。既然已經不能遇到這樣的時代,那就暫且去澆灌我的園子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陶淵明遭遇火災後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感受。詩中先是描述了他居住的簡陋環境以及火災帶來的破壞,在睏難的処境中他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樂觀與從容。接著從新鞦夜景寫到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慨時光流逝和自己的品性。他廻顧過去,雖然曏往古時那種淳樸簡單的生活,但也明白儅下應安於現狀,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即澆灌田園。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躰現了陶淵明一貫的淡泊與超然的人生態度。他對生活的起伏坦然接受,在睏境中仍能堅守內心的甯靜與自在,展現出了他高潔的品性和對生活深刻的理解。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