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其二)

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 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 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 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拼音

所属合集

#仙

陶淵明在這首詩中給我們展示了西王母所居天境:天地共生、秀出雲霞、神異變化、高雅不俗,表現出了其無限的嚮往之情。筆者以爲,與其說這是陶淵明對“秀雅天境”的嚮往,毋寧說這是陶淵明“獨閒靈府”的折射。 “玉堂凌霞秀”,西王母居於玉堂之上,高凌雲霞。聯想到陶淵明崇尚“二疏”的“高嘯返舊居”(《詠二疏一首》)來:高者,高世也;嘯者,嘯傲也。“二疏”功成身退,高出世人,超乎世俗;“二疏”迴歸故里,放歌長嘯,逍遙自在,這樣的人生令人豔羨,而高凌雲霞的天境不正是詩人的“獨閒靈府”的折射嗎?“形跡憑化往,靈府常獨閒。”(《戊申歲六月中遇火一首》)形跡任隨大化變遷,心靈卻保持閒靜而無世俗雜念。 “靈化無窮已”,神異變化無窮無盡。就似伴隨陶淵明終身複雜而矛盾的心境。最典型的就是那首描寫陶淵明內心世界裏的兩個矛盾的“我”:“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 (《飲酒(有客常同止)》)一個“醉士”的我長久獨醉,一個“醒夫”的我終年清醒,始終伴隨並困擾着陶淵明,形影不離。 “天地共具生,不知幾何年。”“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這彷彿是在說陶淵明那與生俱來的厭“俗”秉性:“少無適俗願,性本哀丘山。”(《歸田園居(少無適俗願)》)。自少兒時期就無適應世俗踏入官場的願望,本性就熱愛自然界的丘林山水。“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答龐參軍一首並序》),交談融洽而無庸俗的論調,說的都是古聖賢哲的佳篇。 秀麗的玉堂高凌雲霞,西王母容顏怡然美豔。她與天地一起生存,不知生於何年終於何時。神異的變化無窮無盡,樓館庭宇非一山一處。高會酣飲唱出的新歌,豈是倣效世俗中的語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台:傳說中天神的居処。
  • 淩霞:高出雲霞之上。
  • :愉悅。
  • 妙顔:美好的容顔。
  • 霛化:神霛變化。

繙譯

美玉砌成的樓台高出雲霞秀麗非凡,西王母展現出愉悅的美好容顔。天地一同存在共同誕生,不知道已經過了多少嵗月。神霛的變化無窮無盡,居処的館宇不止一処。興致高昂地發出新的歌謠,怎能傚倣世俗中的言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神話傳說中的景象。詩人想象玉台高聳雲霞之上的美麗壯觀,以及王母的姿容。強調天地存在之久,以及神霛變化的無盡。最後表達出詩人超凡脫俗、不隨波逐流的志趣,他甯願高吟新的歌謠,也不屑於世俗庸常之語。整首詩充滿了奇幻的色彩和高遠的意境。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