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
譯文
序
註釋
- 諱(huì):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這裏指王適。
- 懷奇負氣:胸懷奇才,性情高傲。
- 隨人後舉選:跟隨他人之後參加科舉考試求仕進。
- 戾契(lì qì):努力達到。戾,至;契,通「鍥」,刻。
- 資地:憑藉的地位、勢力。
- 志得:願望實現,志得意滿。
- 熟軟:熟習、柔順,指善於迎合奉承。
- 生語:指不合時宜、直諤的話。
- 四科募天下士:唐憲宗即位初,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等四科舉士。
- 趨直言試:前往參加直言極諫科考試。
- 蹐(jí)門:走到門口,指求見。
- 白事:陳述事情。
- 張甚:驕縱囂張得很。
- 奴視:像對待奴僕一樣看待,輕視。
- 鉤致:設法招致。
- 立謝客:立即拒絕、辭謝來人。
- 奏爲其衛胄曹參軍:奏請朝廷讓王適擔任他的衛胄曹參軍。
- 攝:代理。
- 櫛垢爬癢:比喻清除弊政,爲百姓除害,使之甦醒。櫛(zhì),梳頭髮;垢,污垢;爬,用手搔;癢,指弊病。
- 閿(wén)鄉:古縣名。
- 比部郎中:比部,官職名,掌稽覈財賦。郎中爲比部的長官。
- 顧不可強起:但不能強行使他復出。
- 輿醫京師:用車載着醫生到京師(求醫)。
- 阿衡:商代官名,這裏代指伊尹,是輔助商湯的賢相。太師:三公之首,指周公旦。這兩人都是古代賢能的輔臣。
- 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合,比喻意見不合,遭遇挫折。
- 謾(màn)謂:欺騙說。
- 明經:唐朝科舉考試科目之一。
- 選:指經過挑選合格後授官職。
- 告身:委任官職的憑證。
翻譯
王君名適,姓王。他喜愛讀書,胸懷奇才,性情高傲,不肯跟在別人後面去參加科舉考試以謀求出路。他看到建功立業有途徑可以取得,贏得名節也可以通過努力達到,但卻因沒有憑藉的地位和勢力而被困,靠自己難以出頭,於是就去拜謁各位公卿貴人,想借助他們的聲勢(來實現自己的抱負)。那些公卿貴人實現志願後,都喜歡那些善於迎合奉承、能愉悅他們耳目的人,不喜歡聽正直生僻的言語,一見到王適,就告誡守門人拒絕他再進。
皇上剛即位時,憑藉四科來招募天下的賢才,王君笑着說:「這難道不是我的好時機嗎!」於是就拿起自己所寫的文章,沿途邊歌詠邊前進,前往參加直言極諫科的考試。到了京城應試,他的對策言論驚人;可惜沒有考中,生活更加困窘。
過了很久,他聽說金吾李將軍年輕且喜歡建立功業,有打動的可能。於是他來到李將軍家門口求見並說:「天下奇男子王適,希望能面見將軍陳述事情。」一見面交談,兩人很投合,王適便經常往來於李將軍門下。盧從史擔任昭義軍節度使後,非常驕橫,像對待奴僕一樣輕視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想聽毫無顧忌的大話。有人把王適的生平告訴了他,他就派人想把王適招來。王君說:「這個狂妄之徒不值得和他一起共事。」當即拒絕了來使。李將軍從此越發優待王適,奏請朝廷讓他擔任自己衛胄曹參軍,充任引駕仗判官,完全聽從他的意見。李將軍調任鳳翔節度使,王君也跟着前往,改任大理評事,代理監察御史觀察判官。他爲百姓清除弊政,使百姓獲得新生。
過了一年多,王適好像有些不開心,一天,他帶着妻子兒女進入閿鄉南山,不再回頭。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鬱,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每天都寫信去問候,但是不能強行讓他出山,也沒能馬上推薦他。第二年九月,王君生病,用車載着醫生到京城(求醫),在某月某日去世,年僅四十四歲。十一月某日,就安葬在京城西南的長安縣地界內。王君的曾祖父叫王爽,是洪州武寧令;祖父叫王微,是右衛騎曹參軍;父親叫王嵩,是蘇州崑山丞。他的妻子是上谷侯處士之女。
侯處士本來就是奇特之人,常把自己比作伊尹、周公。世間沒有人能採用他的意見,他兩次去嘗試做官,兩次憤怒離去,最後發狂投江而死。當初,處士要嫁女兒時,告誡自己說:「我因爲與人意見不合而一生不得志,只有一個女兒,很可憐她,一定要嫁給做官的人,不能嫁給普通人。」王君說:「我尋找妻室很久了,只有這位老翁合我心意,而且聽說他的女兒很賢惠,不能錯過。」於是騙媒婆說:「我已考中明經,並且經過銓選,馬上就是做官的人了。侯翁的女兒若有幸能嫁給我,要是你能讓侯翁答應,我就送你百金作爲酬謝。」媒婆答應了,就去告訴侯翁,侯翁說:「真的是做官的人嗎?拿任用文書來。」王君無計可施只好說出實情。媒婆說:「不用發愁,侯翁大人,他不會懷疑別人騙他,得到一卷像委任官職憑證的文書,我藏在袖子裏拿去,侯翁見了不一定會拿過去看,要是有幸聽我的話(這事就成了)。」照此計謀行事。侯翁遠遠看見文書藏在袖子裏,果然毫不懷疑,說:「足夠了。」就把女兒嫁給了王君。婚後生了三個孩子,一男二女,男孩三歲時夭折死了,長女嫁給了亳州永城尉姚挺,小女兒才十歲。銘文說: 大鼎啊不能用來支撐車輛,駿馬啊不可以讓它看守里巷。 佩戴美玉、身着長裙的人,不利於奔跑。 人的遭遇取決於命運的安排,而不取決於是靈巧還是愚笨。 如果不適應需求,即便有好機會也無法去除阻礙。 精心雕琢銘文,陳述事蹟,用以刻在這幽深墓地的石碑上。
賞析
這篇《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是韓愈爲他的朋友王適所寫的一篇墓誌銘。文章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塑造了一個才華橫溢卻仕途坎坷、性情高傲又機智狡黠的人物形象。開篇先介紹王適的家世和他與衆不同的性格特點,他的「懷奇負氣」爲下文一系列不隨波逐流的行爲埋下伏筆。文中敘述他參加科舉的經歷,展現其求仕的艱難,而考不中後的種種遭遇,則使讀者看到了當時官場的腐朽與黑暗,公卿貴人只喜歡阿諛奉承之人,正直有才者卻無人賞識。王適與金吾李將軍、盧從史等人的交往過程,進一步凸顯其品格,他拒絕與盧從史這樣驕狂之徒共事,而與欣賞他的李將軍交往,並在任職過程中有所作爲,這表明他有着明確的是非觀和施展才華的能力。文章後半部分講述他的婚姻趣事,這一段巧妙地勾勒出王適詼諧幽默又不失機智的一面,從側面豐富了人物形象。最後的銘文以形象易懂的比喻,既表達對王適生不逢時、纔不得用的惋惜,又對其一生做了簡潔而深刻的總結,使文章情感更加深沉,也進一步點明主題 。整篇文章語言質樸而富有文采,敘事有條不紊,將一位奇特之士的生平事蹟栩栩如生地展現,是一篇文學價值很高的墓誌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