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翻身躍入有七個座位的臥車,回頭卻見羣峯隱入蒼茫之中。
剛經過莫干山的盤旋公路,車速飛馳又到了杭州。
注釋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縣西北,爲浙北避暑、休養勝地。相傳春秋時吳國在此鑄「莫邪」、「干將」二劍,故名。
七人房:指詩人使用的可坐七人的汽車。
峰巒:大小尖利的山。峰,大而尖的山;巒,小而堅的山。
莽蒼:郊野之色,遙望不甚分明。莽,空曠無際;蒼,靑綠色。
四十八盤:泛指莫干山山間曲折盤旋的山間公路。
錢塘:現杭州市的舊縣名。
序
《七絕·莫干山》是毛澤東晚年所寫。經濟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外交事業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家各項事業都按照計劃順序發展的階段。毛澤東的心情很是舒暢。夏秋之際,他來到杭州休息,遊歷了杭州附近著名的一些山水名勝,此詩即寫景抒懷遊歷莫干山的感懷。
賞析
全詩一二句敍寫作者乘車在下山的路中穿行,回頭看拋在身後的峰巒已入莽蒼。三四句寫詩人還沉浸在對莫干山盤旋陡峭的山勢的回味之中時,回程的路不知不覺地走完了。
「翻身躍入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這是寫毛澤東乘車歸途回望莫干山。翻身跳進汽車裏,回頭看大大小小的山峰,已隱人到迷茫不清的草色中。詩人和隨同人員,由莫干山的主峰塔山下來,很快地上了汽車,這時汽車已經發動。「翻身躍入」即轉身躍入,表現了乘車人動作敏捷,狀寫了上車的動作快而有力,説明心情歡愉,遊興未盡,不但體力未減,而且有所增強。杜少陵《哀江頭》有:「翻身向天仰射去,一笑正墜雙飛翼。」毛澤東將手稿中的「復入」改爲「復進」,避免與下旬中的「入」字重復。詩人將可坐七人的轎車稱爲「七人房」,通俗而幽默。「翻身躍入七人房」一句,揭示了詩人動作輕快、心情歡愉的情狀。「回首峰巒入莽蒼」,轎車急馳,回頭看時,莫干山的峰巒已進入蒼茫的野色之中,越來越辨認不清了,形象而眞切。從乘車下山,到「回首峰巒入莽蒼」,對時空轉換與行車速度,詩人衹用「回首」二字,刻畫出對名山勝境未了的興致。詩人用「峰巒」來代指莫於山,很恰當。「莽蒼」,古人多用於迷濛不清、空曠無際的田野之色,詩人用於山色也很貼切。因爲那裏「百道泉源飛瀑布」,靑竹野樹翠無邊,雲生霧繞,遠遠望去,衹能是迷茫一片,同廣闊無邊的田野渾然一體。
「四十八盤纔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更是長距離的空間轉換,四十八道盤旋山路纔走過,風馳般的汽車已經到達了杭州。「四十八盤」是指莫干山山間曲折盤旋的公路;「錢塘」是杭州的代稱,歷史上錢塘長期爲杭州州治所在地,故以「錢塘」代指杭州。「四十八盤才走過」是説離開莫干山的時間不長,好像纔走過似的,有力地襯託了汽車行駛之快。「風馳又已到錢塘」,用「風馳」來寫車速,當然也是比喩。用「又已到錢塘」這一完成時的動作,寫出汽車之快。「四十八盤纔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這兩句是剛離開一箇地方又到了另一箇地方,不僅表明地理位置的轉換,也顯示時間的快速和詩人的心情舒暢。從莫干山到杭州,本有百里之遙,但詩人卻有風馳電掣的快速之感,這是詩人藉助這種時空的急遽變化,抒發自己的欣喜之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詩中的「回首峰巒入莽蒼」,寫得十分清新自然、閑適飄逸。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風格輕快。體現在歸途人的心情與動作的輕快上。上汽車的動作「翻身躍入」,體輕敏捷,乾凈利落,「躍」字傳神,顯得老當益壯,非常活躍。在回首山色時,看到的是「入莽蒼」,反襯出汽車遠離莫干山以及行駛之快,一箇「又」字,更加突出車速之快,又表現了作者心情的輕快。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走過「千里」之程,詩人完全沉浸在輕松快樂之中,顯得輕舟的神速。兩者都體現了一箇「快」字,表現的是一箇「鬆」的心境。所不同的是,一箇在陸上,一箇在水上;一箇坐車,一箇乘船;一箇「回首」,一箇「旁觀」。
全詩即景抒情,詩句輕快,語言明白如話,詩趣意興盎然。詩人此次遊興極好,心境閑適,以致慨嘆時光走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