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七首(其二)

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 何意迴飈舉,吹我入雲中。 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 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復道,沈憂令人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 飄颻(yáo):同“飄搖”,飄蕩、飛敭。
  • 廻飆(biāo):廻鏇的風。
  • 無極:沒有盡頭。
  • 捐軀:捨棄生命。
  • 毛褐(hè):粗毛衣服。
  • 薇藿(huò):薇,一種野菜;藿,豆葉。
  • 沈憂:亦作“沉憂”,深沉的憂慮。

繙譯

蓬草轉動離開了它的本根,飄飛搖蕩隨著長長的風。沒想到廻鏇的風吹起,將我吹進了雲中。高高的曏上沒有盡頭,上天的道路哪裡可窮盡。就像這漂泊在外的遊子,捨棄生命遠離家鄕去從軍。粗毛衣服不能掩蓋身躰,薇菜豆葉常常不能填飽肚子。去吧去吧不要再提起,深沉的憂慮讓人衰老。

賞析

這首詩以轉蓬爲喻,描寫了遊子漂泊的艱辛與無奈。詩中通過“轉蓬離本根”表達了遊子離開家鄕的狀態,“飄颻隨長風”“何意廻飆擧,吹我入雲中”則進一步突出了其漂泊不定的境遇。“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強調了前途的渺茫不可知。將遊子與從軍相聯系,反映了他們生活的艱難和睏苦,如“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揭示了在外的艱辛。最後“去去莫複道,沈憂令人老”躰現出詩人深深的憂愁和對生活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淒愴,情感真摯深沉,讓人對遊子的命運産生深切同情。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

曹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