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馬說

· 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載之車,見馬之負轅者而感焉。 古之車,獨輈加衡而服兩馬。今則一馬夾轅而駕,領局於軛,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後。其登阤也,氣盡喘汗而後能引其輪之卻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攢而後能抗其轅之伏也。鞭策以勸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顛,折筋絶骨,無所避之。而眾馬之前導而旁驅者,不與焉。其渴飲於溪,脫駕而就槽櫪,則常在眾馬之後。 噫!馬之任,孰有艱於此者乎?然其德與力非試之轅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稱,則雖善御者不能調也。駑蹇者力不能勝,狡憤者易懼而變,有行坦途驚蹶而僨其車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濘旋淖陷,常自頓於轅中,而眾馬皆為所掣。嗚呼!將車者其愼哉。
拼音

譯文

我行走在邊塞上,乘坐負重的馬車,見到負轅的馬而産生諸多感慨。 過去的老式馬車,衹有一根車轅而兩邊各駕一匹馬,現在的馬車由一匹馬夾在兩根車轅當中,頭上和脖脛套上繮繩,背部繫上皮帶,胸和臀部也被勒緊。當它爬坡時,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纔能拉動車輪前進,當它下坡的時候,又要收緊大腿緊攢四蹄纔能抵住車轅不致倒伏。赶車的人用鞭子抽打使它前進,用棍棒枝條的暴虐來催促它從深陷中拽起車來。如果車在險惡陡峻的地方翻倒了,筋斷骨折是根本無可避免的,其餘在前面引路和在旁邊副駕的馬絶不會是這樣。它渴了到溪邊飲水,卸駕之後到槽櫪去喫草料,則常常在眾馬之後。 唉!轅馬的使命,難道還有比它更艱巨的嗎?然而它的德性和能力,不經過駕轅的反復嘗試是分辨不出來的。別的馬要不就是與夾轅不相稱,雖然可以擔此重任但卻不够協調。品質低劣的馬,力量又不能勝任。狡黠而脾氣不好的馬,容易受驚出事,有的甚至行走在平坦大道上都會因驚蹶而翻車。讓它拉車上坡就象跛的瘸的一樣,下坡則又像塌倒的山巖無可阻攩,遇見泥濘就打滑而經過深坑就沉陷,常常困乏在車轅之中,使其餘的馬也因此受到牽制不能正常地行走了。 唉,駕御車馬的人一定要愼重呀!

注釋

行塞上:方苞入値南書房後,常隨康熙皇帝去承德熱河行宮,承德在古長城以北不遠,故稱此爲「塞上」。 任載:負載。 輈(zhōu):先秦時代,馬車一般衹有中間一根車杠,叫輈。漢代以後,纔用兩根車杠分列左右,叫轅。 衡:輈頭上的橫木。 服:駕。 夾轅:夾在兩轅中間。 領局於軛:馬的頸部被拘限於軛下。領,頸;軛,馬具,馬駕車時套在頸部。 韅(xiǎn):馬肚帶。 靳(jìn):馬具,勒在馬胸部的皮帶。 靽(bàn):馬具,套在馬後的皮帶。 阤(zhì):山坡。 引其輪之卻:意爲拉著車輪嚮前,不使後退。卻,退。 股蹙(cù)蹄攢:形容馬駕車下坡時緊張喫力的樣子。股,大腿。蹙,收緊。 攢(cuán):集攏。 鞭策以勸其登:用鞭打以催促其用力嚮上登坡。勸,鼓勵、催促。 棰(chuí):鞭子。 棘:帶刺的枝條。 陷:指陷入泥濘。 乘危而顛:因爲遇到危難而跌倒。顛,倒、跌倒。 不與:不參與,意爲不會遇到轅馬所遭遇的那些危難。 槽櫪(lì):餵馬的木槽。 德:品性。 稱(chèn):相稱、適合。 駑(nú):能力低下的馬。 蹇(jiǎn):跛足,此處亦指駑馬。 狡:狡詐。 憤:易怒。 僨(fèn):翻。 其下也若崩:意謂車下坡時轅馬力不能支,像要崩塌一樣。 濘旋淖(nào)陷:意謂遇到泥濘則回旋不進,陷入泥沼則不能起。淖,泥沼。 頓:困頓疲憊。 掣(chè):牽制。 將車:赶車。

《轅馬説》是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作者出獄後入値南書房期間的作品。文中以轅馬爲喩,形象地説明了考察和選拔人才的重要。擔當「轅馬」的任者,應該「德與力」兼備,需擇德才兼備者充任,而不要讓「駑蹇者」、「狡憤者」濫充其間,敗壞政事。此文質樸簡明,切實而有深意,表現了方苞散文雅潔淳厚的特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輈(zhōu):車轅。
  • :車轅前端的橫木。
  • :拉車。
  • 軛(è):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 韅(xiǎn):古代駕車的馬背上的皮帶。
  • 靳(jìn):套在轅馬胸部的皮帶。
  • 靽(bàn):駕車時套在牲口後部的皮帶。
  • 阤(zhì):山坡。
  • 蹶(jué):跌倒。
  • 僨(fèn):倒覆,敗壞。
  • 濘(nìng):爛泥。
  • 淖(nào):泥沼。
  • 掣(chè):拉,拽。

翻譯

我行走在邊塞上,乘坐着載人的車子,看到拉車轅的馬,心中有所感觸。

古代的車子,只有一根車轅加上橫木,用兩匹馬駕車。如今卻是一匹馬夾在車轅中間來拉車,馬的脖子套在軛上,背部要承受韅的壓力,胸部被靳束縛着,後面還有靽牽拉着。當車子上坡時,馬用盡氣力,喘息流汗,然後才能拉着車輪後退;當車子下坡時,馬腿緊繃,蹄子聚攏,然後才能抵住車轅不向前傾倒。用鞭子驅趕它上坡,用棍棒抽打讓它從陷坑中起身,乘車走在危險的路上顛簸,馬會折斷筋骨,沒有辦法躲避。而在前面領路和在旁邊奔跑的其他馬,卻不用承受這些。當這匹轅馬在溪邊口渴喝水,解下套具去食槽吃草料時,常常是在其他馬的後面。

唉!馬所承擔的任務,還有比這更艱難的嗎?然而馬的品德和能力,不在車轅下接受考驗就無法分辨。如果它所拉的車子不適合它,那麼即使是善於駕車的人也不能調教好它。劣馬和病弱的馬力量不能勝任,狡猾又暴躁的馬容易受驚而改變常態,有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卻受驚跌倒而使車子傾覆的情況。這種馬上坡時像瘸子一樣,下坡時像崩塌一樣,在泥濘的地方旋轉下陷,常常自己被困在車轅中,而其他的馬也都被它牽制住。唉!駕車的人要慎重啊。

賞析

這篇《轅馬說》以轅馬爲喻,通過對轅馬在拉車過程中所承受的艱辛和困境的描寫,反映了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問題。文章先描述了轅馬駕車的艱難情景,如上坡時氣喘汗流,下坡時腿蹄緊張,還隨時面臨危險和傷害,而其他馬則相對輕鬆。然後作者指出,轅馬的品德和能力只有在實際的拉車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如果馬與車不匹配,即使有好的御者也難以調教。最後,作者以轅馬的種種不良表現可能導致的後果,強調了正確選擇和使用「轅馬」的重要性,警示駕車者要慎重。

全文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轅馬與其他馬的待遇和工作情況進行對比,突出了轅馬的艱辛;同時,也將不同品質的馬可能帶來的後果進行對比,強調了選拔合適人才的必要性。文章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啓示意義。

方苞

方苞

清安徽桐城人,字鳳九,一字靈皋,晚號望溪。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式,以母病歸,未應殿試。五十年,以爲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獄。兩年後,免罪入旗。因大學士李光地薦,入直南書房,改直蒙養齋,充武英殿修書總裁。世宗即位,得出旗歸原籍。雍正、乾隆間,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以事削銜。爲學宗程朱,文章學韓歐,爲桐城派古文初祖,號爲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選八股文成《欽定四書文》。有《望溪文集》。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