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姑墓 [] 方苞

欲踐曹娥迹,孤嫠誰保持。 門纓中有變,節孝兩無虧。 七十不環瑱,千秋作表儀。 忠魂應少慰,有女是男兒。

展斷事公墓二首 其二 [] 方苞

高皇肅人紀,義氣愾環瀛。 作廟襃余闕,開關送子英。 微臣知國恥,大節重科名。 嗚咽窮泉路,應隨正學行。

展斷事公墓二首 其一 [] 方苞

不拜稱元詔,甘爰十族書。 壯心同嶽柱,寒骨委江魚。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餘。 拜瞻常怵惕,忠孝撿身疎。

送楊黃在北歸 [] 方苞

吾衰駒隙短,君去塞雲高。 嘉會生難再,離心別後勞。 風霜隨客路,藥餌仗兒曹。 何日還三徑,音書附羽毛。

白雲先生傳 [] 方苞

張怡,字瑤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總兵登萊,毛文龍將卒反,誘執巡撫孫元化,可大死之。事聞,怡以諸生授錦衣衛千戶。甲申,流賊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繫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久之,始歸故里,

孫徵君傳 [] 方苞

孫奇逢,字啓泰,號鐘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儻,好奇節,而內行篤修;負經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強以仕。先是,高攀龍、顧憲成講學東林,海內士大夫立名義者多附焉。及天啓初,逆奄魏忠賢得政,叨穢者爭出

田間先生墓表 [] 方苞

先生姓錢氏,諱澄之,字飲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子攜持應試於皖,反,過樅陽,宿家僕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門而入。先君子驚。問曰:“聞君二子皆吾輩人,欲一觀所祈嚮,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

與來學圃書 [] 方苞

吾友舉用方自代,朋友之交,君臣之義,幷見於斯,可以風世砥俗。但大臣爲國求賢,尤貴得之山林草野、疏遠卑冗中,以其登進之道甚難,而眞賢往往伏匿於此也。若惟求之於平生久故、聲績夙著之人,則其塗隘矣。萬一聖主

記尋大龍湫瀑布 [] 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蕩,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於衆僧,鹹曰:“其始闢者皆畸人也。庸者繼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則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徑可尋者希。”過華嚴寺,鮑甥率衆登,探石龍鼻流處,餘止山

與孫以寧書 [] 方苞

昔歸震川嘗自恨足跡不出里閈,所見聞無奇節偉行可記。承命爲徵君作傳,此吾文託記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羣賢論述,皆未得體要。蓋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詳講學宗指及師友淵源,或條舉平生義俠之跡,或盛稱門

獄中雜記 [] 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時順正,死者尚稀,往歲多至日十數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傳染,遘者雖戚屬不敢同臥起。而獄中爲老

陶淵明 [] 方苞

陶潛經世人,志不關沮溺。 觀其詠春蠶,自視儕禹稷。 東皋日荷鋤,憂勤同運甓。 春風沂水情,孔顏宜命席。

與王昆繩書 [] 方苞

自齋中交手,未得再見。接手書,義篤而辭質,雖古之爲交者豈有過哉。苞從事朋遊,間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處,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門,運舟南浮,去離風沙塵埃之苦,耳目開滌;又違膝下色養久,得歸省視,

遊雁蕩記 [] 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蕪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則前此目見者所未有也。鮑甥孔巡曰:“盍記之?”余曰:“茲山不可記也。永、柳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謫居,幽尋以送日月,故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