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年齡漸漸增大,已經沒有興趣聆聽那急管繁弦;疾病纏身,更不適宜飲酒歡宴。人生在世,難得碰到這秋前消暑的好雨;乘着涼快,請讓我自在地在家,一枕酣甜。
注釋
平甫:張鑑。他是張俊的孫子,曾任州推官,家豪富。
管絃:指音樂。
便:適宜。
虛堂:空闊的廳堂。
序
《平甫見招不欲往》是南宋詩人姜夔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通過作者不去參加張平甫所邀請的筵席,表達了詩人心境蒼涼、情致淡漠,對飲宴場合的倦怠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追求自由、遠離塵囂的高雅心靈。
賞析
好朋友邀請赴宴,自己不想去,這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面對這種情況,要藉故推辭,很難措詞。姜夔這首詩卻推辭得很得體,既道出了不想去的原因,又說得不俗,耐人尋味。
詩首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一天天衰老,對世間的事漸漸淡漠,提不起興致,因此懶得出門,沒有心情聽到宴飲中的嘈雜的管絃,也更無心應酬。這句是實寫,企圖通過自己的種種不堪,引起對方的同情,但作爲不去赴席的理由,仍嫌不足,於是第二句再加以補足,請出萬能擋箭牌,以身體不好,不適宜飲酒爲託詞,謝絕邀請。這樣拒絕,既說明了自己不去的原因,又等於告訴對方,自己的現狀,去了後反而會因了自己一人向隅而使滿座不歡,於是主人就不便再勉強了。
三、四句說自己不去,但與前兩句直接表示不同,換個角度,說自己願意留在家中。留在家裏的理由也很充分,時逢夏末,碰到了難得碰到的好雨,驅盡了殘暑,在這樣涼爽的天氣裏,正好可以在家中舒舒服服地睡一覺。虛堂的幽靜,與上面管絃的熱鬧成對比,走向年老而又在病中的他自然適宜乘涼快在家好好休息;而白天高臥,又帶有幾分高士的閒適意趣,很切合詩人自己的身份。聽了這些,張平甫就更加不會因爲詩人不答應赴宴而不快了。
姜夔一生困頓失意,爲生計所迫,羈旅天涯。他寫這首詩時,生活主要依靠張鑑、張鎡和范成大的資助,人到中年,彷徨無措,使他倍感寥落。他在《憶王孫》詞中自述“零落江南不自由,雨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正是他當時生活及心情寫照。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辭謝友人的邀請,三、四句甚至帶有些豁達,但隱藏在詩後的是很濃重的牢愁,因此讀來使人覺得有些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