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凑集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譯文
從杭州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俶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划著小船進入西湖。(衹見得)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顔面,柔和的春風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擡頭,已經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箇詞語來描繪(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遊西湖的經歷從這一次開始,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凈慈寺,找到弟弟阿賓曾經住過的僧房。在歸宿途中,草草領略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簣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簣兄弟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了,一同遊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凑到一起了。
注釋
武林門:古杭州的城門。
保叔塔:應作“保俶塔”,在西湖邊的山上。
昭慶:和下文的凈寺都是西湖的寺廟名。
棹:船槳,這裏作動詞,指划船。
娥:美女的黛眉。
酣:盡興,痛快。
東阿王:即三國魏國的曹植,曾封東阿王。民間傳説曹植年幼時,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後來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箇枕頭作爲紀念,當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夢中與甄氏重逢,醒後寫了一篇文章作爲紀念,這就是著名的《感甄賦》,後改名爲《洛神賦》。而甄氏也因此被尊爲洛神。
畢:結束。
突兀:高聳的樣子。
序
本文從杭州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俶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划著小船進入西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突兀:高聳突出的樣子。
- 棹(zhào):划船。
- 東阿王:即曹植,曾封東阿王。
- 洛神:中國神話中的洛水女神。
翻譯
從武林門往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這時我的心已經飛到西湖上面了。中午時分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進入西湖。山的顏色像美女的眉毛,花的光彩像少女的面頰,溫暖的春風像酒一樣,波紋像綾羅一樣;纔剛一擡頭,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沉醉於美景之中,這時想要用一句話來描寫卻無法做到,大概就像曹植在夢中剛遇到洛神的時候那樣。我遊覽西湖就是從這次開始的,時間是萬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渡過淨寺,尋找阿賓以前住過的僧房。取道經過六橋、岳墳、石徑塘而回去。只是粗略地領略了一下,沒有來得及全面地觀賞。第二天早上收到陶石簣的帖子,到了十九日,陶石簣兄弟和學佛的人王靜虛來了,湖山的好朋友,一下子都聚集起來了。
賞析
這段文字生動地描繪了作者初次遊覽西湖時的所見所感。以豐富的比喻,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將西湖的美景細膩而形象地展現出來,讓讀者彷彿能身臨其境般感受到西湖的迷人魅力。文中還通過與曹植夢遇洛神作比,突出作者對西湖景緻的陶醉和難以言表的喜愛。整體行文簡潔明快,富有詩意,將初遊西湖的經歷和感受鮮活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