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界山居記

太湖,東南巨浸也。廣五百里,群峰出於波濤之間以百數,而重涯別塢,幽谷曲隈,無非僊靈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悅;水或束隘迫狹,不足以盡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極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貯之,意唯海外絶島勝是,中州無有也。故凡屛列於湖之濱者,皆挾湖以爲勝。 自錫山過五里湖,得寶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間。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歲棄官,而其子鑑始登第,亦告歸。父子幷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詩畫自娛。因長洲陸君,來請予爲山居之記。 余未至寶界也,嘗讀書萬峰山,盡得湖濱諸山之景,雖地勢不同,無不挾湖以爲勝,而馬迹、長興,往往在殘霞落照之間,則所謂寶界者,庶幾望見之。昔王右丞輞川別墅,其詩畫之妙,至今可以想見其處。仲山之居,豈減華子岡、欹湖諸奇勝;而千里湖山,豈藍田之所有哉?摩詰清思逸韻,出塵壒之外,而天寶之末,顧不能自引決,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處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詰,令人千載有遺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於明時,則其於一切世分若太空浮雲,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拼音

譯文

太湖,是東南的大湖,佔地五百里,數以百計的山巒挺立在湖波之間。而且山崖重重疊疊,山谷彎曲幽靜,沒有一處不是神靈僊子居住的地方。天下的山,因爲有水而更加壯麗;水域如果拘束狹小,就不能完全顯示出山的雄奇。天下的水,因爲遇山而停止,山如果孤零矮小,又不能完全顯現出水的奇趣。太湖水勢浩蕩,相連不斷,中間配以群山,山多且湖水足以貯藏這些山峰。我覺得衹有海外僊島能與之媲美,中原是沒有這種景觀的。因此凡是像屛風一樣排列在湖水之濱的山,全是依仗湖水而更加出奇。 從錫山經過五里湖,就到了寶界山。寶界山在洞庭湖北面,矗立於夫椒山和湫水山之間,仲山王先生就居住在這裏。先生早年辭官,他兒子科考中舉之後也回到家鄉。父子兩人都是中年喪偶,而且都沒有再續絃。每日以吟詩作畫爲樂。通過長洲的陸先生,來請我寫一篇山居的記。 我沒有到寶界山,(但)曾經在萬峰山讀書,看遍了周圍湖濱山川之景,所有的山峰都因爲有湖水的環繞而更加美麗。而馬迹、長興更是在夕陽落山之際被晚霞映照,而寶界山,我馬上就能看到了。當年王維曾經有輞川別墅,而他的詩賦畫工之精妙,至今仍然能讓我想象到其居所的勝迹。仲山先生的居所山環水繞,湖濱名勝異常絶妙;況且千里煙波又豈是內陸能够看到的景觀?王維清思俊逸,遺世獨立,遠離塵囂,但仍然不能避開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的渾濁。因此不難看出,士大夫出世入世都是有講究的,一旦進入塵世就很難再一塵不染了。就像王維,至今今人仍有遺憾。如今仲山父子隱居於政治清明的時代,塵世間一切事務對他們來講都如浮雲過眼,從來沒有擾過他們的心境。這種境界如何能達到啊!怎麽能達到啊!

注釋

卑稚:矮小。 漭淼澒洞(hòng tóng):水勢廣闊浩蕩,相連不斷。 壒(aì):灰塵。 羯胡:匈奴人的別稱,此處代指安祿山。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