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廣陵於馬上作詩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
誰云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觀兵:檢閱軍隊。
- 湯湯(shāng shāng):水勢浩大的樣子。
- 玄甲:黑色的鎧甲。
- 戢(jí)兵:收藏兵器,引申爲息兵、止戰。
- 古公:周太王,名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
- 宅岐邑:居住在岐邑,岐邑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
- 剪殷商:剪除殷商的勢力,指周太王開始奠定周族興盛的基礎,爲其後消滅殷商創造條件。
- 孟獻:春秋時魯國大夫仲孫蔑。
- 營虎牢:修築虎牢城。虎牢在今河南滎陽西北。
- 稽顙(qǐ sǎng):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或恐懼。
- 充國:趙充國,西漢名將。
- 耕殖:從事農耕。
- 先零:古代羌族的一支。
- 徐方:古地區名,泛指今徐州一帶。
- 東山詩:指《詩經·豳風·東山》,詩中描繪了出征士兵久役歸來的複雜情感,充滿憂傷。
翻譯
我檢閱軍隊來到長江邊,江水浩浩蕩蕩地流淌。
士兵們的戈矛林立好像山林,黑色的鎧甲閃耀着日光。
猛將們心懷暴怒之情,膽氣縱橫,豪情萬丈。
誰說長江水面寬廣?哪怕只有一根蘆葦也能渡過它。
不用交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止息兵戈的稱得是賢良之士。
古公居住在岐邑,正是從那時開始逐步削弱殷商勢力。
孟獻子修築虎牢城,鄭國人心生恐懼伏地叩拜。
趙充國致力於在當地發展農耕,讓先零羌不戰自敗。
如今在淮水和泗水一帶興起農桑,在徐州一方修築屋舍建立都城。
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靈活的權謀策略,讓全軍上下都喜悅安康。
哪裏像《東山》詩裏那樣,充滿着悠悠不盡的憂傷。
賞析
這首詩是曹丕南征至廣陵時所作,展現了他宏大的軍事抱負和治國理念。開篇描繪臨江閱兵的壯觀場景,「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通過對江水的浩渺和軍容的嚴整描寫,營造出氣勢磅礴的氛圍,凸顯魏軍的強大陣容。中間部分列舉古公、孟獻子、趙充國等前人的事蹟,闡述自己以賢能治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和爲政理念,體現出他的雄才大略。詩的結尾以「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與前面的豪邁格調形成鮮明對比,表達出他與《東山》詩中出征士兵憂傷情緒的不同,追求的是憑藉智謀和策略實現國家的安定繁榮,整首詩洋溢着積極進取的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曹丕的政治理想和文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