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張志和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龜齡,詔改之。十六擢明經,嘗以策幹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以親喪辭去,不復仕。居江湖,性邁不束,自稱"煙波釣徒"。撰《玄真子》二卷,又爲號焉。兄鶴齡恐其遁世,爲築室越州東郭,茅茨數椽,花竹掩映,嘗豹席棕屩,沿溪垂釣,每不投餌,志不在魚也。觀察使陳少遊頻往候問。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爲夫婦,號漁童、樵青。
與陸羽嘗爲顏平原食客。平原初來刺湖州,志和造謁,顏請以舟敝,欲爲更之,曰:"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善畫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自撰《漁歌》,便復畫之。興趣高遠,人不能及。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並其歌詩,不能致。
後傳一旦忽乘雲鶴而去。李德裕稱以爲"漁父賢而名隱,鴟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隱而名彰,方而無事,不窮而達,其嚴光之比歟"。
拼音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
辛文房的其他作品
- 《 唐才子傳 · 郎士元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靈徹上人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康洽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皎然上人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吳筠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吉中孚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張彪 》 —— [ 元 ] 辛文房
- 《 唐才子傳 · 綦毋潛 》 —— [ 元 ] 辛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