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李益
註釋
- **闢(bì)**:徵召。
- **行稍:漸漸。
- **佐:輔助,這裏指在幕府中任職。
- **埒(liè)**:同等,相等。
- **被(pī)**:同「披」,這裏是「配上」的意思 。
- **策秩:指官職。
- **凌轢(lì)**:欺壓。
- **防閒:防備約束。
- 扃(jiōng)戶:關門。
-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翻譯
李益,字君虞,是隴西姑臧人。大曆四年在齊映榜中進士,被調任鄭縣縣尉。他的同輩們漸漸仕途通達,可李益長久得不到升遷,心情鬱悶地離開去燕、趙之地遊歷。幽州節度使劉濟徵召他爲從事,沒過多久,他又在邠寧幕府任職。李益風流而富有文才,和同宗的李賀旗鼓相當,每寫完一篇詩,樂工就花錢求取,配上雅樂,進獻給天子。像《徵人》《早行》等詩篇,天下人都根據詩的意境繪製圖畫。李益二十三歲就接受官職,在軍中十年,籌劃謀略、決勝千里,是他擅長的領域。常常在征戰的鞍馬之間寫文章,橫握長矛吟詩,所以他的作品多是激昂悲憤、抒發離情別緒的篇章,和高適、岑參是一類風格。唐憲宗向來聽聞他的名聲,徵召他爲祕書少監、集賢殿學士。李益自恃有才,欺壓衆人,有的人不能忍受,諫官藉此揭發他詩中「不上望京樓」等句子,認爲這涉及抱怨的情緒,皇帝下詔降了他的職。不久後又恢復原職,被任命爲侍御史,後來升遷至禮部尚書後退休。太和初年去世 。 李益年少時就有怪病,生性多疑,對妻妾管束非常嚴苛,民間流傳着他用撒灰的辦法和鎖門的手段來防備妻妾,當時人們稱他爲「妒癡尚書李十郎」 。有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擔任太子庶子,兩人都在朝中,人們怕分辨不清,就稱李君虞爲「文章李益」 ,稱太子庶子爲「門戶李益」 。李益有詩集,流傳至今。
賞析
本文是唐代詩人李益的傳記。開篇先介紹其基本信息和早期仕途不順,爲其出遊燕、趙等地埋下伏筆。接着重點突出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詩受樂工喜愛且廣泛傳播,展現出其才華橫溢、作品影響力大。然後寫他從軍經歷,強調其軍事才能和詩歌風格的形成。此外,傳記還敘述了因自負才學而遭受貶職又復職的曲折官場生涯。在結尾處,特別提到他爲人所詬病的「僻疾」。整段文字從多個角度較爲全面地塑造了李益這一人物形象,讓後人既能領略其才學風采,也瞭解到他性格和爲人的一些方面,對研究李益和唐代文人狀況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李益的經歷,也能側面反映出唐代官場、文風等多方面的社會風貌,是一篇兼具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的人物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