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這支軍隊叫工農革命軍,它的旗號是鐮刀與斧頭。
江西廬山一帶不停留,要向湖南直接進發。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農民個個同心協力打擊地主。
秋收時的黃昏雲發愁,霹靂一聲秋收暴動。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由李白《蘇臺懷古詩》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的詩句得名。秋收起義: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決定發動農民在秋收季節舉行武裝起義。毛澤東在湖南省東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領導農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軍,成立一支工農革命軍。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銅鼓、平江、瀏陽一帶舉行武裝起義,遭到敵人圍擊。十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成功地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軍叫工農革命: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稱作“國民革命軍”,共產黨領導的起義隊伍就叫“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51號軍事工作大綱》才正式規定,“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爲紅軍,取消目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
旗號鐮刀斧頭:這是當時的軍旗。1933年改爲鐮刀錘子,後演變爲八一軍旗。旗號:旗幟表示的名號。
匡廬:首次發表時原作“修銅”,即修水、銅鼓。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根據作者修改的抄件改爲“匡廬”。
瀟(xiāo)湘:原爲平瀏,即平江、瀏陽。湖南省縣名首次發表時原作“平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根據作者修改的抄件改爲“瀟湘”。借瀟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同仇:同心合力打擊敵人(國民黨反動派)。《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暮雲愁:象徵反動勢力壓頂,百姓生活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