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 屈原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
拼音

譯文

屈原當時寫下離騷,手中沒有刀卻發揮了戰鬥作用。奸佞小人多賢德之士少,悲憤和絕望投入汩羅江。

注釋

屈子:指屈原。屈原(前234~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楚人,是愛國主義詩人。曾輔佐楚懷王,官至左徒、三閭大夫遭讒去職。楚頃襄王時被放逐。因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晚年投汨羅江而死。楚騷:指的是《楚辭·離騷》,開了我國浪漫主義詩詞的先河。賦:賦是以“鋪採摛文,體物寫志”爲手段,以“頌美”和“諷喻”爲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 手中握有殺人刀:喻指屈原作《離騷》所發揮的戰鬥作用。 艾蕭太盛椒蘭少:艾蕭,即艾蒿,臭草,出自《離騷》。這裏比喻奸佞小人。椒蘭,申椒和蘭草,皆爲芳香植物,出自《離騷》。這裏比喻賢德之士。 一躍衝向萬里濤:指屈原在悲憤和絕望中投汨羅江而死。

《七絕·屈原》是毛澤東在1961年(一說1962年)所著。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詩詞的開山鼻祖。屈原的愛國精神千百年來鼓舞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仁人志士。毛澤東在此詩中高度讚揚屈原的愛國精神,把屈原的才華、當時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憤、絕望中的心境精煉和巧妙地作了藝術再現。全詩語言精練簡潔,筆鋒犀利,比喻淺顯明白,詩意深邃。

賞析

詩人生前特別愛讀《離騷》,曾多次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收集各種版本的《楚辭》和屈原著作。詩人運用詩句的藝術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訴說屈原能賦騷是因爲手中有一支戰鬥之筆,用來捍衛自己和國家,同時歌頌了屈原強國抱負,憂國憂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於惡勢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無畏的形象。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直接稱頌屈原的人品和詩品。屈原傾其一生的心血所作的《離騷》,是一部自傳體的政治抒情詩,他集中反映了屈原悲愴的人生軌跡,以強烈的批判精神和嫉惡如仇的態度,痛斥了楚懷王身邊那些奸佞小人,表達了高尚的人格理想。毛澤東非常喜歡屈原的才華和他的戰鬥勇氣,所以詩句以詠屈子起興,稱屈原手中握有殺人刀。既用它書寫和捍衛自己的愛國思想、強國抱負、憂民感情和高尚人格,還用它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這是對屈原所處的環境的描述,抨擊了貴族統治的黑暗與腐朽,並且對屈原以死抗爭的不屈精神給以肯定。在毛澤東筆下,屈原已經不是令人悲憫的絕望詩人,而是一個堅強勇猛的戰士,是一個堅守正道忠貞,不屈服於惡勢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無畏的形象,從而從政治的高度對屈原的性格進行了深層的挖掘。既暗含了對屈原的讚美之意,又暗含了對屈原的憑弔之情。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