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 · 送瘟神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爲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拼音
注釋
餘江縣:在江西。
華佗:三國時名醫。
薜荔(bìlì):亦稱木蓮、鬼饅頭。桑科,常綠藤本,含乳汁。葉厚革質,橢圓形,下面有凸出的網絡。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富果膠,可制食用的涼粉。莖、葉、果供藥用,有祛風除溼、通血活絡、消腫解毒、補腎、通乳作用。
遺矢:遺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派使者到楚國看廉頗,想召他抗秦。使者誑報道,“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傾之,三遺矢矣。”血吸蟲病後期人常水瀉。
鬼唱歌: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
坐地、巡天、牛郎: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釗的信,“坐地日行八萬裏,蔣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師範時的同學)講得不對,是有數據的。地球直徑約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以圓周率三點一四一六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里。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坐火車、輪船、汽車,要付代價,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價(即不買車票),日行八萬裏,問人這是旅行麼,答曰不是,我一動也沒有動。真是豈有此理!囿於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卻以爲怪。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都在銀河系裏穿來穿去。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牛郎晉人,血吸蟲病,蠱病,俗名鼓脹病,周秦漢屢見書傳。牛郎自然關心他的鄉人,要問瘟神情況如何了。天鷹座阿爾法,中國名稱牛郎星,屬銀河系。”
盡舜堯:《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爲舜堯”。
紅雨: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序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澤東在1958年6月30日,從《人民日報》得知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後寫下的七言律詩。
賞析
血吸蟲病曾一度肆虐於我國南方的廣大地區,對當地民衆的生產、生活構成了毀滅性的威脅。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十分關心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曾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在人民政府極有成效的組織、領導下,疫區羣衆結合農村建設,開展了大規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蟲病的預防、治療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成績最突出的是江西省餘江縣。《送瘟神》二首,就是毛澤東同志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所載《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通訊後而作。詩人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不由得感慨萬千,“浮想聯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筆”。
逐段分析
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淒涼情景的描寫,反映瞭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綠水青山”,本是適合人們居住的美好環境,卻“枉自多”,即再多也無用,再美好也無用,因爲在瘟神肆虐下,對於貧病交迫的疫區人民來說,“綠水青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這句寫出了疫區勞動人民的無限辛酸,也寄託着作者的無限感慨。“華佗無奈小蟲何”,是說不僅在漫長的舊時代,在統治者只知對勞動人民進行壓榨,而不管勞動人民死活的情況下,一些想救死扶傷的像華佗那樣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具體的描繪了血吸蟲病危害下疫區的悽慘景象:荒草叢生,穢污遍野,人們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蕭條冷落,人們能聽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詩人運用唯物主義宇宙觀,弛騁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歲月的流逝,“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詩人“遙看一千河”,自然會“浮想”起那位住在銀河邊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爲古代傳說中的勞動人民,也一定關懷着他曾生活過的大地上鄉親們的疾苦;在牛郎的時代,中國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設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這是詩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問瘟神事”,那隻能告訴他:儘管千百年歲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們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歡”,在這兒是偏義複詞,其意在“悲”。
第二首寫新社會,寫廣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時大舉填壕平溝,消滅釘螺的動人情景。在今天看來,1958年的“大躍進”,雖然從發動和領導的機關來說,犯有“左”傾錯誤,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其初期,廣大人民羣衆爲振興中華,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沖天幹勁,卻仍是值得肯定的。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前一句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寫景,又象徵着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爲的動人氣概。後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讚揚和高度評價,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相信羣衆和依靠羣衆的光輝思想。“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爲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具體地描繪“六億神州”奮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況。前兩句寫廣大人民羣衆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讓路,高山低頭”;後兩句則形象地描繪出在全國範圍內廣大人民羣衆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氣概,展示出他們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雄偉壯闊場面。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也包含了消滅血吸蟲的內容。“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句點明題意,總結全詩。前一句語調輕鬆,含幽默調侃意味,流露出詩人對中國人民終於“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悅。後一句,並非寫實,而是借用傳統的民間習俗,表示如何“送”。字裏行間,也渲染出對“瘟神”的鄙視和嘲諷。
思想表達
本詩不僅思想深刻,而且意氣豪邁。這不僅由於作爲人民領袖的詩人高瞻遠矚,思路開闊,在詩中展示了無限的宇宙和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詩人具有對祖國、對人民濃厚的愛,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熾烈感情。因而,一旦獲悉“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這樣曠古未有的喜訊,便激動萬分,詩思潮涌,從而使詩篇洋溢着風發的意氣,卓厲的豪情。詩如其人。本詩是毛澤東偉大人格和氣魄的體現,也只有毛澤東才能譜寫這樣氣壯山河的詩篇。
表現手法
本詩在藝術上也是獨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如全詩的構成就恰到好處,詩前配有小序,點出主題和寫作過程,對詩篇正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全詩雖分兩首,實爲一體,前一首寫舊社會,後一首寫新社會,起到了鮮明的對比的作用。但兩首詩的組織又如一首詞的上、下片,一氣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這種詩體,古人稱爲“連章體”,最適合表現本詩的內容。毛澤東同志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這是一條真理。詩要用形象思維,首先體現在要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毛澤東同志的詩詞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性。《送瘟神》二首,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可以說,每句詩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僅像“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和“春風楊柳萬千條”這樣的詩句意象鮮明,蘊義深厚,耐人尋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絕的是,詩人竟用“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樣引人入勝且富有哲理的詩句,來表示歲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豐富,真是超越古今,實爲“神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薜荔(bì lì):也叫木蓮,一種蔓生植物。
- 遺矢:拉屎。
繙譯
【其一】南方一直青山綠水又能如何,就連神毉華佗對這小小的血吸蟲也無可奈何!衆多村莊荒草叢生,人都因感染血吸蟲病拉屎失禁,萬戶人家冷清蕭條衹聽見鬼在唱歌。人們坐在地球上,不知不覺中一天能行走八萬裡路,遙看天空可以看到無數星河。牛郎如果想問起血吸蟲的事,所有的悲歡都已隨著時光而消逝。 【其二】春風吹拂著楊柳,千萬條柳枝隨風飄蕩,六億中國人民個個都是舜堯一樣的聖人。落花隨著人們的心意繙起波浪,青山也有意地化爲橋梁。高山連著五嶺,辳民們揮舞著銀耡,大地上人工挖的河渠縱橫交錯,勞動者們的手臂揮舞起來就像搖動鉄臂。試問瘟神你要到哪裡去,人們焚化紙船點起明燭來送你上路。
賞析
第一首詩寫舊中國血吸蟲病長期危害人民,連華佗也無可奈何,點明了送瘟神的緣由。“綠水青山枉自多”描繪出江南山清水秀卻遭疫病肆虐的景象,“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則生動地展現了疫區的荒涼淒慘。後兩句既有豪情遐想,又透露出對人民苦難的感慨。第二首詩描繪了新中國春色滿園、人民奮發的景象,“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展現出全國人民積極曏上的精神風貌。“紅雨隨心繙作浪,青山著意化爲橋”寫出了大自然在人們的積極改造下的美好變化。“天連五嶺銀耡落,地動三河鉄臂搖”躰現了勞動人民的偉大力量。最後以詼諧的方式表明消滅瘟神的喜悅之情。整首詩對比鮮明,情感熱烈,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建設成就和人民力量的贊美,以及對送走瘟神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