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千里錢塘的波濤滾滾而來,雪浪飛花的潮水涌向釣魚臺。
人山人海大讚江潮陣容壯闊,猶如鐵甲戰馬從容殺敵後回返。
注釋
雪花:浪花釣。
魚臺:即釣臺,在錢塘江中段的富春江邊,相傳爲東漢嚴光(子陵)隱居垂釣處。
人山紛贊:聚集觀潮的人很多,大家一邊觀潮一邊讚歎陣。容闊:指江潮像千軍萬馬排列成的陣容,非常壯闊
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借喻雄師勁旅。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錢塘江涌潮襲來時,波濤洶涌,如聞(十萬軍聲)。
序
《七絕·觀潮》是毛澤東所寫的詩體裁文學,這首詩最早發表在《黨的文獻》1996年第6期。觀潮指觀賞浙江省錢塘江口的涌潮。錢塘潮以每年陰曆8月18日在海寧所見最爲壯觀。詩人在曾乘車去海寧七星廟觀潮。
賞析
詩人寫的這首《七絕·觀潮》中,從頭至尾,氣勢如虹,這不僅寫出了錢塘潮的氣勢,也寫出了詩人自己內心的一貫的氣勢。內氣與外景同時耦合,可謂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氣碰上了一個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當然這個知音(即是詩人)胸中的風雲也只有萬里江山才能容納。
詩人眼中的錢塘潮陣容壯闊,來回奔騰,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之勢。如此氣壯山河的氣魄的確也只有毛主席這樣的大詩人才能勝任愉悅,一氣呵成。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詩人緊扣題目“觀潮”中之“觀”字,具體描繪錢塘江潮涌的氣勢:“千里”指水域之寬;“滾滾來”指波浪之急,唐代詩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千里”,寫波濤水域的面積;“滾滾來”,寫波濤的速度和氣勢。實現了多角度、多側面地壯寫涌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錢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漲潮時,海水從寬達百餘里的江口涌入,卻受到江身小的狹窄的江岸擠壓,形成涌潮。而後面的涌潮又與前面的涌潮互相撞擊,後浪推,前浪阻,浪峯壁立,江面奇觀。浪潮高達三五米,落差可達八九米,驚心動魄,勢極雄豪。“千里波濤滾滾來”恰好寫出了錢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這裏指浪濤,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釣魚臺”即釣臺,在錢塘江中段的富春江邊,相傳爲東漢嚴光(子陵)隱居垂釣處。“雪花飛向釣魚臺”,指後推前阻形成的浪濤飛向釣魚臺,寫盡涌潮的磅礴氣勢,沿江而上,不可阻擋。清代詩人曹溶的《滿江紅·錢塘觀潮》,曾有“亂濤穿到嚴灘歇”的詩句,意同“雪花飛向釣魚臺”一樣。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人山人海的觀潮者紛紛讚揚涌潮的陣勢闊大,就好像那雄師勁旅凱旋歸來,受到人們前呼後擁的歡迎。“人山”寫出了觀潮者衆多,不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層層疊疊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紛贊陣容闊”,是說觀潮者都在讚揚潮涌的陣勢闊大、氣勢恢宏。“人山紛贊陣容闊”,突出其他觀潮者的反應。“鐵馬”是古代配有鐵甲的戰馬,借指雄師勁旅。毛澤東戎馬一生,由觀潮而自然想到“十萬軍聲”。“從容”二字,寫出了潮涌鎮定、無所畏懼。“鐵馬從容殺敵回”的詩句,是由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澤東觀潮的總體感受和想象。